6月5日,继深圳(5万份,每份200元)、北京(20万份,每份500元)等地相继向居民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之后,上海也紧随其后,开启“数字人民币 五五欢乐购”红包活动——共计35万份,每份金额55元。 ![]() 作为数字人民币研发落地进程中的又一次常规性测试,这也意味着我国的法定数字人民币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很快要向公众正式亮相,即将走进并改变我们的时间窗口越来越近。 01 低调潜行,一直走在前列的数字人民币 2019年6月Facebook发布私人数字货币计划Libra的白皮书后,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管催化剂,倒逼央行们的原有数字货币计划加码提速,极大刺激了各国央行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及全球稳定币体系的兴趣。 而在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冲击之下,全球主要国家央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研究、测试推广动作更是明显提速,其中作为中国版的CBDC,我国的央行数字人民币(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应该是最亮眼的明星之一。 不过可能与普罗大众尤其是加密圈很多朋友的认知相反,虽然我国对以虚拟货币监管动作频频,态度和举措都极度审慎,但在对区块链技术的实际研究、落地应用上,却并不完全居于人后。
尤其是数字人民币的研究、测试、落地,我国事实上一直走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前列: 2014年,央行就成立专门小组,拉开了我国数字货币研究的帷幕; 2016年1月,央行召开研讨会,首次明确要早一步实现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2016年12月,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平台测试成功,法定数字货币初步试运行; 2017年7月,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 2019年8月,中央发文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和移动支付试点; 2020年4月,有关法定数字货币的试点项目率先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客户端试运行; 截至2021年5月,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地区已经经历了多轮测试规模扩大,从最初的苏州、青岛等地的小规模实践,到如今已包含深圳、上海、海南在内的3个一线城市(省级行政区),及成都、长沙、西安、青岛、大连共计5个主要城市的最新测试格局,此外也包含了北京冬奥会、雄安新区这2个特别的使用场景。 简言之,目前整体覆盖格局可以概括为 “十地一场景”,基本实现了小步快跑的测试要求和落地安排,已经完成了研究、测试等所有的前期准备,真正“呼之欲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