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资源 当我们对不同的 L1 公链在构建 Web3 应用的开发和工具方面进行比较时,需要注意的第一个主要方面是许多 L1 区块链生态系统中可用资金量有多大。最近,Solana (通过私人代币发售) 融资 3.14 亿美元,由 a16z 和 Polychain 领投。这次融资紧随 Dfinity 宣布其 2.23 亿美元的开发者生态系统计划之后。 通过初始代币发售获得的大量资金也是这些 L1 公链项目的一个主要的资金来源。Web3 基金会在 Polkadot 的初始 DOT 代币分配时持有 30% 的 DOT,以当前价格计算价值 75 亿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代币的分配已经标准化,大约 1/3 的代币由主要开发团队持有,其中 10-20% 给投资者,剩余的代币在公开发售和生态系统奖励之间进行了分配。 这一趋势已经明显地从最初的比特币那种“公平地”将币分配给任何矿工 (尽管起初除了中本聪以外没有很多矿工),转向了类似于初创公司分配股权的代币分配 -- 尽管早期的生态系统参与者 (比如开发者或者投资者) 会获得更高比例的代币奖励。早期的 1COs (首次代币发行),比如以太坊、EOS 和 Cardano 等,更倾向于简单地大规模发售 80% 以上的代币。 从下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这些 L1 公链早期的生态系统奖励在很多情况下都分配给了早期的开发者和该其平台上构建的项目。比如,NEAR 协议的代币分配包括 11.7% 分配给了早期生态系统,17.2% 分配给了社区赠款。这与 Polygon (以太坊侧链) 类似,Polygon 保留了 35% 的代币用于作为生态系统和参与 staking (质押) 的奖励。 争夺开发者资本并非启动区块链生态系统的稀缺资源。相反,L1 区块链项目会通过激励机制和一个有关平台将如何变得受欢迎的愿景来争夺开发者。这些 L1 公链的技术细节往往被高估,而业务开发方面更加重要。为了吸引开发者在以太坊之外的 L1 链上进行构建,这些 L1 链通常有两个技术论点:
在可扩展性方面,扩展区块链的最简单方法是增加成为区块链验证者的要求 (从而减少验证者的数量) 以获得额外的交易吞吐量提升。但这方面的缺点是网络去中心化的降低。 另一种可扩展性方法是通过水平扩展,通常称为「分片」(sharding),即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分区,其中涉及如何将验证者分配到不同的分片链中,以及为分片链和全局状态建立一种共识机制。就当前的 sharding 分片系统而言,包括 Eth2.0 和 NEAR 协议,其中的所有验证者会被打乱分配至不同的分片链中。 Avalanche 和 Polkadot 则提供了更多的自定义性,允许每个子网络 (在 Polkadot 中称为「平行链」,在 Avalanche 中称为「子网络」) 有着自定义的验证者集,但这些子网络与父链 (在 Polkadot 中称为「中继链」,在 Avalanche 中称为「主网络」) 共享安全性。而 Cosmos 将区块链的自主权发挥到了极致,即 Cosmos 网络中每个相互连接的链 (不管是其中的「Hub」链还是「Zone」链) 都仅负责管理本地的安全性 -- 不存在协议提供的全局安全性。Solana 则旨在采用垂直的、单一可组合的区块链扩展方法,在软件和硬件架构优化方面达到极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