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继链负荷能力等因素限制,Kusama 以及波卡网络早期开放的平行链插槽数量并不会太多,有机会以平行链形式接入的项目数量必然有限,此外,参与平行链拍卖需要较高的经济成本,对项目方的开发完成度也有一定要求,因此并不一定适合所有项目。 平行线程允许多个项目以区块为单位来合租同一条平行链,理论上可以较好解决平行链数量不够以及成本过高的问题,但就当前阶段来看,平行线程的开发仍未完成,何时落地尚无定数。 最后一种方式最为灵活,且开发成本最低,即基于支持智能合约的平行链项目来直接进行应用建设,Moonbeam 就是这样的一个智能合约平台。基于 Moonbeam,开发者们可以在更快、更便宜的环境下自由构建各类 Dapps,同时由于 Moonbeam 有着极高的以太坊虚拟机(EVM)兼容性,支持 Solidity 语言,外部生态的项目开发者将能够以最小程度的代码调整在 Moonbeam 上部署已有的 Solidity 智能合约和 Dapps 前端。 由此可见,Moonbeam 的业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比较接近以太坊、Solana 等底层智能合约公链,只不过是在构架上选择了接入波卡的平行链,二者又通过这一结构形成了一种正向、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接入平行链的 Moonbeam 可以共享波卡网络的安全性及跨链可组合性,反过来,Moonbeam 这样的智能合约平台也很好地缓解了插槽数量对波卡生态规模的限制。 留意 Kusama 网络拍卖战况的用户或许会发现,早期最有希望拍下插槽项目基本都是(或部分业务涉及)类似于 Moonbeam 这样的智能合约平台,包括拍下头槽的 Karura,以及正与 Moonriver 竞争二槽的 Shiden。这并不难理解,Kusama 网络首批开放的平行链数量仅有 5 条,如果没有 Moonriver 等项目的接入,仅有少数几家项目“自娱自乐”,更多的项目想要进来却找不到路径,这显然不是一个开放生态应有的样子。 虽然业务方向相同,但各家智能合约平台所选择的道路却存在着战略性差异,与 Acala、Plasm、Patract 等其他智能合约平台相比,Moonbeam 要更加注重对以太坊的全面兼容,旨在为习惯了以太坊的开发者及用户们构建一个更加熟悉的开发及操作环境。 客观来说,Moonbeam 对以太坊的兼容程度确实要高于生态之内的其他智能合约平台,合约语言、开发工具、账户结构、签名方案……Moonbeam 在诸多方面都做到了对以太坊的高度复原。参与了 Moonriver 平行链拍卖众贷的用户可能会留意到一个细节,在填写 MOVR 接收地址时,Moonriver 是唯一一个允许用户填写 ERC-20 地址(20 个字节)而非波卡标准 Substrate 地址(32 个字节)的竞拍项目,这是因为 Moonbeam 做到了地址兼容,实现了跨波卡和以太坊的“地址统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