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传统资本市场截然不同。传统资本市场在公司发布季度收益报告之前,投资者完全被蒙在鼓里。私有市场的状况甚至更加糟糕,公司经常篡改自己的记账指标 (如果他们决定发布这些指标的话)。很难想象投资者在面对过期的数据时能做出理性的决定!监管机构也在当前的体系中苦苦挣扎,可能要等待数年才发现不当行为,而等到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比如 Greensill Capital 的破产和 Wirecard 的假账事件正是最近的两个案例研究。 7. 消除交易对手/信用风险,降低合规费用 基于定义,DeFi 平台是“自我托管”的:用户永远不会将他们的资产托管给某个中心化的运营商。虽然 DeFi 一开始可能会让一些人望而生畏,但 DeFi 的自我托管特性有助于消除对手方和信用风险,在传统金融中,这种风险与金融交易中一方违约或未能履行交易或贷款义务有关。分析人士估计,自 2011 年以来,通过中心化交易所 (CEXs) 损失的加密货币总价值超过 70 亿美元,原因可能是黑客攻击,也可能是运营商故意携用户资金潜逃等等。DeFi 是一种范式转变,将“不要作恶”转变为“无法作恶”。 自我托管对 DeFi 应用运营商同样有利,他们可以回避不必要的责任和合规管理费用:例如,美国 FinCen (金融犯罪执法网络) 发布的加密货币指南要求托管用户资金的公司获得货币转账许可证,这通常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那些与自托管钱包互动的 DeFi 应用可以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运营。 获得主流采用的挑战与任何不断发展的新技术一样,DeFi 也面临着挑战。这和早期的互联网没有什么不同,当时的网络连接速度慢,硬件昂贵,即使是最聪明的创新者也在支持图片或视频方面受到掣肘,而如今这些已经在线上社交活动中广泛使用。 1. 可扩展性 DeFi 的底层后端基础设施以太坊必须继续扩展,以支持更高的带宽需求。以太坊每天处理约 150 万笔独立交易,目前已达到最大容量,交易费用也因此飙升。 然而,扩展不能以牺牲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为代价。经过多年的深入研发,多种可扩展解决方案已经或即将上线,有望在保持其核心特性的同时减轻以太坊的负担。 2. 需要更好的用户体验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DeFi 的入门体验仍然是难以承受的。将法币 (美元、欧元、英镑等) 转移到加密经济的过程仍然充满摩擦,法币的入场范围仍然局限于特定的地区,处理费用过高。 即使在法币被转换为加密资产之后,资产保管和钱包管理也可能是令人生畏的:必须安装专门的“钱包”来直接与以太坊网络交互,许多钱包要求用户保护高度敏感的密码、私钥和助记词,一旦遗失就没有追索权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