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持续数月的牛市狂欢后,比特币矿业在近期突然陷入舆论漩涡与监管潮中,同时也给加密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在舆论方面,比特币挖矿产生的碳排放问题引起行业外的诸多批评,特别是马斯克因此暂停特斯拉的比特币支付功能后,矿业开始大规模对挖矿的能源与环保问题进行探讨,试图彻底改变外界对矿业的偏见。 在监管方面,中国国务院以及多个地方政府都明确表态要打击比特币挖矿,部分地区已经在开始清退比特币矿场,由此比特币的算力「去中国化」进一步加速。 围绕着这些挑战,比特币矿业也迎来了历史上发展形势最为复杂的时期,迫使大部分比特币矿工都做出不同形式的调整与应对,例如挖矿能源类型的更改、矿场的关停迁移等,同时对行业的算力格局以及能耗排放产生根本性影响。 碳中和与比特币矿业 众所周知,比特币挖矿的过程即是计算数学难题的过程,而该过程需要运行专门的硬件并消耗大量的能源,矿工数量越多、记账竞争越激烈,能耗与碳排放也就越高。 正因为如此,比特币挖矿由于造成大量能耗长期受到外界的大量批评,被认为在浪费能源的同时,对气候变化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而随着碳中和战略在全球具有越来越高的地位,这些批评也愈发猛烈。 所谓碳中和,即特定国家或企业、机构测算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简单地说,也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 近几年,由二氧化碳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显著并仍然得到有效控制,联合国环境署在2020年最新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中表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现短暂下降,但世界仍然朝着截至本世纪末升温超过3°C的方向发展,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所规定的「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C内,并致力于实现1.5°C温控目标」的水平。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自去年以来对碳中和战略的讨论明显增多,法国等多个国家都提出明确的碳中和时间表,拜登在就职美国总统首日即宣布重返《巴黎协定》,并计划在2050实现碳中和,为此还将投入2万亿美元推动清洁能源的研发与使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化石燃料依赖较高的比特币挖矿产业首当其冲成为众多环保人士的批评对象。根据剑桥大学另类金融中心 (CCAF) 此前调查研究,比特币网络的总能耗介于 40 到 445 太瓦时 (TWh) 之间,中心值估计约为 130 太瓦时,与阿根廷整个国家耗电量相当。同时,全球约三分之二的比特币矿工都在使用化石燃料进行挖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