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特币到新一代区块链,近年来,这一领域的技术不断发展,承载应用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我们先一起快速回顾一下技术发展的“弧度”是怎样的。 基础设施的探索之路比特币 比特币通常被称作 “可编程货币”、“数字黄金”。迄今为止,比特币还是作为一个通用型计算平台,开发人员可以在比特币提供的有限功能的基础上,开发一些基本程序,并使用比特币作为新应用程序的基础,非常可信安全。 然而,比特币交易费用非常昂贵,所以功能非常有限,此外,平台速度十分缓慢(大约每秒4笔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大量全球能源,无法作为基础设施承载大量应用。 此后,解决拓展性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一些公链试图集中大量硬件(如 EOS),但大多数最终仍然受限制约束——构成网络的每个“节点”都在重复完全相同的工作。这些方法能够实现每秒数千(或更多)操作的吞吐量,但不利于实现去中心化。 以太坊 早在 2014 年,以太坊就试图创建平台,解决上述问题,旨在构建一个全球虚拟计算机,任何应用程序都可以在上面进行构建。 以太坊比比特币更为复杂,可以支持一些有趣的基础游戏。但以太坊同样也相当缓慢(每秒14笔交易),开发人员使用起来相当昂贵。 以太坊是区块链开发平台的首要选择,但同时却有很多局限性:吞吐量低、Gas 费用高、网络拥挤等问题。 比如,2017 年底,以太坊区块链经历大规模网络拥堵,导致第一批 NFT 项目之一——CryptoKitties,无法正常运转,陷入停滞。以太坊带来的问题远不止网络拥堵,这让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开始思考,区块链的未来发展应该走向何方? Layer-2 拓展解决方案 “状态通道(state channels)”和“侧链”在近来不断发展,试图将部分工作从主链中移动到其他地方进行,提高速度较慢(但十分安全)的平台的性能和成本。 Flow、NEAR 等新一代可扩展区块链 区块链新浪潮,让参与网络的每个节点都运行所有代码,减少浪费,加速执行速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型公链会使用“分片(sharding)”技术。分片技术可以将网络分割开来,让大部分计算并行进行。这允许网络容量随网络节点数量的增加而扩大,网络容量理论摆脱了限制。 建立基础设施面临的五大问题1. 环境成本 区块链依靠加密技术提供安全性,就分布式网络达成共识。这实质上意味着,为了“证明”用户有权在链上撰写内容,必须运行复杂的算法,这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需要付出极大代价。以比特币为例,保持网络运行所需的计算能力需要消耗的能源相当于世界上 159 个国家使用过的能源。环境影响和能源成本不容忽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