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众知,在传统资本市场,拆股是指将一股面额较高的股票交换成数股面额较低的股票的行为,它并不属于某种股利,也不会影响到公司业绩的基本面变化。然而,根据近年来的观察,拆股后的股价往往会迎来一定程度的上涨。尽管相信理性市场假说的人会对这一现象感到困惑,但并不妨碍市场对于资产拆分的偏好。 据美国银行证券的研究人员称,自 1980 年以来,标普 500 指数中宣布拆分的股票在接下来 12 个月里上涨幅度平均比指数高出了 16 个百分点,历史数据已经多次验证了拆股和股价上涨之间的相关性。 由于各种因素,拆股正在重新流行起来,谷歌母公司 Alphabet、亚马逊、特斯拉和 GameStop 都属于最新一批寻求股东批准拆股的公司,每一家公司在公告后都享受到了股价的上涨。 ![]() 不同公司的拆股表现过去几年里,包括苹果 (Apple)、 Nvidia (NVDA) 和特斯拉 (Tesla) 在内的大型科技公司纷纷宣布拆股,道琼斯市场数据显示,过去 10 年,平均每年大约有 20 家美国上市公司会拆股。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科技股泡沫更是拆股的黄金时代,从 1997 年到 2000 年,每年平均有 65 家美国公司随着股市冲顶而拆股。拆股潮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几年再度抬头,在另一场牛市末期再次反弹。 而在加密资产领域,同样跟随了这一规律,TOKEN 拆分后将导致二级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 例如 公链 Polkadot 宣布 1 拆 100 的公告后,二级价格一路上升,一度跃升至加密资产排行榜前五;即使在今年市场已经变得冷淡的时期,分布式通信协议 BitTorrent、Polygon 生态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Quickswap 等等,在社区投票通过代币拆分提案后,价格均呈现立即上涨。 由此可见,资产价格的权益拆分,导致持有数额增加和价格上涨之间虽然不能论证其因果关系,但是可以作为对持有者的利好,从而刺激二级市场更多的买盘,存在着事实上的关联性。 NFT 碎片化 vs EIP-3664 我们看到,NFT 正面临着发展上的瓶颈,比如当下 PFP、艺术品以及收藏品等板块,仍旧是 NFT 赛道的主要叙事方向,而这些板块的头部资产,本身具备较高的单价,但我们看到在市场整体走熊后,它们仍旧欠缺流动性,有价无市,很多持有者(想通过其获利的投资者)抱怨资金利用率过低。虽然有人提出将 NFT「碎片化」,将这些「碎片」用于衍生品或者向更多的潜在投资者出售,将 NFT 碎片化同样对 NFT 板块、NFT 资产的进一步发展、演化、叙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我们看到,在这个方向上始终没有深入的进展。 有意思的是,NFT 资产作为非常特殊的一种存在,每一枚资产的价格即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又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无法直接复制股票,FT 资产的拆分路径。但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却依然不乏对其进行资产拆分的尝试。例如曾经一度进入投资人视野的 NFT 碎片化,本质上就是希望对 NFT 进行拆分。但遗憾的是,NFT 碎片化无法将区块 ID 跟随拆分后的碎片同时分裂,也无法在碎片组合后又重新回到原有的完整 ID。根本原因是 NFT 碎片化后,虽然完成了数量上的一拆多,但是资产的性质却发生了改变,从 NFT 变成了 FT,即便破镜重圆,NFT 也不是原先的 NFT 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