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中本聪之于加密货币一样,若 Pak 成为数字艺术品界的传奇人物,我并不惊讶。 以防他 / 她 / 它像中本聪一样消失,我最近与其在 Discord 畅谈,对话如下: Nick: 你从事艺术创作已多久? Pak: 近 25 年了。我很幸运能很早接触公共互联网,让我很早就燃起对数字 DIY 文化的热情。之后,设计和数字化创作成为我的第二天性。 Nick: 以太坊之前,你是否就出售作品? Pak: 我做了十几年设计师,这几年有机会与数百个主要品牌和工作室工作。目前我在世界不同地方都有工作室,侧重点各有不同。换句话说,答案「是」。 另一方面,于我而言,加密艺术是全新的实验和探索。 Nick: 你用什么工具创作? Pak: 我一般都会回避与创造价值相关的「工具」问题。一般与创作过程关联的是创作者,而不是工具。有时候回答这个问题会把注意力从创作者身上移开。 另一方面,工具很重要是因为工具赋予我们其他能力,扩展我们的创作力,带来全新的视角,但只有用起来才会得到力量。 来源:https://twitter.com/muratpak/status/1298572938501922817 恰当的答案是:工具取决于作品。我通常使用行业标准设计软件包。这些工具无法满足我的需求时,我就会自己创造工具和软件。 Nick: 现在你会创造很多新作品吗? Pak: 一直都会! Nick: 以太坊哪些地方吸引了你,让你将自己的作品代币化? Pak: 因为我的社交圈,我很早就有机会接触到比特币,所以加密货币始终是我的关注点。但加密艺术是我近期在社交媒体才关注的领域。阅读一些资料后,我觉得要在未来的历史留下永恒印记这可能是次机会。这个概念很有魅力。 Nick: 作为创作者出售作品有何体验? Pak: 很妙。我没有预期,目前的探索非常美妙。 Nick: 你认为目前有哪些障碍会妨碍像你一样更有才华的创作者入驻 SuperRare 这类平台,将作品代币化? Pak: 这个问题很好,也很复杂。我尽量抓住要点回答。 现在主要障碍是拓展。作为从比特币出现便对加密货币感兴趣的技术工作者和创作者,我也很晚才了解到加密艺术。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新事物没有触及到「圈外」。 首先来看加密艺术。加密艺术就是社交圈,由平台、收藏者、创作者和受众组成。收藏者因为创作者而关注,创作者是要创造潜在价值,受众(潜在创作者和收藏者)关注业内动态。平台是要在发展中获得大份额「蛋糕」,但拓展是个大问题。 多数收藏者都是加密货币领域的人,而不是来自创意工作群体。这些人在创意作品社交圈影响力有限。另一方面多数「加密艺术创作者」(应该避免使用「加密艺术创作者」这个词)是纯粹「加密」创作者。加密艺术之外他们没有经验。因此他们的社交圈不会扩展现有覆盖面。他们的社交只存在于这个生态之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