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积极参与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制定,塑造新的竞争优势。”近日,《求是》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如此表示。 近期,多位国家领导人提及数字经济发展相关的影响以及挑战。11月2日,在香港投资推广署主办的香港金融科技周“数字经济中的央行角色”主题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就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给传统银行与央行带来的压力、金融产业新趋势、消费者隐私保护等问题发表演讲。 金融机构游戏规则已改变 传统金融机构存在了很多年,在新的技术变革面前,如何获得消费者,如何进行风险管理,都是它们考虑的问题。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现象,传统金融机构开始与大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它们的数据优势开展金融服务,提供信贷给企业,提高风控水平,易纲在会上表示。 易纲补充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仅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压力,也给央行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在技术带来的便利与风险中让金融服务更安全,对央行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大科技公司和传统商业银行也有竞争,大科技公司有更大能力直接触及消费者和潜在客户,风险管理能力强,比起传统银行拥有很多优势。大科技公司显著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服务需求有所改善,如移动支付和二维码等技术的普及,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BigTech总共提供了约50种金融服务,涉及支付、信贷、资产管理和保险等诸多领域。其中,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和大科技公司的信贷总额达到近8000亿美元,中国、美国和英国是金融科技信贷最大的三个市场。 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FSB)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中大科技公司金融业务的扩张更为广泛而迅速,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需求有所改善。不过,竞争可能会威胁现有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地位,并带来消费者数据隐私保护等相关风险。 自次贷危机以来,全球金融监管已进入趋严态势,有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赋能,金融科技成了日受重视的变量,易纲强调,商业秘密的保护和消费者个人隐私的保护,是极大的挑战。 在被问及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进展时,易纲对此表示,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制定复杂而完整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中国央行也期待与国际清算银行(BIS)和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展开讨论和合作,让央行数字货币稳步发展,确保更加稳定安全的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