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再迎新进展。据人民日报消息,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员工食堂,一位医生通过邮储银行的“可视卡”,借助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实现点餐消费。 据悉,参加试点的是上海首例新冠肺炎病人的发现者——同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亦鸣医生。他通过这张邮储银行的数字人民币“可视卡”,在员工餐厅的支付终端上挥卡完成支付,整个过程和普通银行卡的操作类似。 “可视卡”右上角有电子水墨屏窗口,可以显示消费金额、余额、离线可用次数等信息。 对于“离线可用次数”的显示,某业内人士表示,其可能代表的是“双离线”状态下的可用次数,因为卡片本身是离线的,同时也可能会有终端离线的情况,这种双离线情况下卡内存储空间会因为交易次数增加而变小,所以需要设定次数。 据同仁医院介绍,未来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同仁医院将进一步在医院诊疗支付、体检检查、停车缴费等支付场景,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可视卡”等智能卡钱包属于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一种,消费者可以将其理解为我们常用的“交通卡”,其钱存在卡片当中,需要提前向卡片进行充值才能进行消费,而这也是“双离线”支付的关键所在。 那么可视卡等智能卡硬件钱包要如何进行充值呢? 可视卡实际上也可以分为普通可视卡和可视蓝牙卡,其通过NFC和蓝牙的方式与智能手机交互,完成充值等操作。当然,为了方便,未来可能ATM机以及一些自助终端也会改造升级,便于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充值。 工行手机银行App数字人民币钱包中的“可视卡”界面 目前,工行手机银行App数字人民币钱包中也有“可视卡”相关的操作界面,包括可视卡的绑定、收款、充值等,而这只在安卓的NFC手机中才会显示。可以看出,工行是通过手机的NFC功能对可视卡进行充值、收款等操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