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四大维度之下,于佳宁认为:“比特币牛市下海量资金的入场,将会带来一次史诗级的普及,会带来十倍以上的区块链用户增长。因此,互联网创业已经进入尾声,而区块链创业才刚刚开始。‘区块链+’将成为创新创业的主战场。” 规则之变: 规则建立打开资产数字化的大门 在于佳宁看来,所有行业都值得用“区块链”再做一遍。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是海量资金的入市显然并不足够。当资产上链成为未来区块链行业巨大的风口,它还需要相伴而来的规则的变化,只有如此,才能打通资产数字化与现实商业社会的大门。 Gojoy商城创始人兼首席增长官、资深数据工程师Peter告诉记者:“资产数字化是必然的趋势,如果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仅仅房产交易这件事,从产权认证,到产权交易,再到产权税收制度的管理,经历了很长时间才完善,而一个数字化资产,只是把传统的合同跟拥有权证明(房产证)放到了一个区块链公开数据库上,完成了存储跟确权的动作,但是后续的合规交易,税收,纠纷认定,数字化房产交易所等等,都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法规配套,数字化资产才能获得法律的保护。这个路径一定是循序渐进的实现,才能真正做到资产数字化。” Peter认为:“任何创新,只有政府完善了相关的法规后,在合规的框架下发展才有长久生命力。区块链作为新事物,中国的态度一直是支持创新但是不鼓励交易,所以在目前的法规下,很难鉴定创新跟犯规的灰色界限。理论上,区块链应用分两大块,即纯数据库应用跟资产发行型应用,资产发行应用很容易涉及到通证发行跟交易,这块目前是被禁止的,我们看好区块链前景,但是要等到完善法规出来后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 事实上,伴随中国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规则的建立以及相应的技术环境就已经开始慢慢酝酿。 2020年4月25日,由国家权威机构国家信息中心牵头发起国家级区块链平台“区块链服务网络”(Blockchain-based Service Network)BSN正式发布,并在全球范围内投入商业使用。 有分析指出:“在阿里云和华为云等主要云服务上部署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程序,每年会使开发人员花费数万美元。BSN可以大幅降低开发人员部署分布式分类账技术应用程序的成本,最低每年仅需300美元。” 与此同时,央行推出的数字人民币——DCEP的离线支付被认为会带来更多中国公司对区块链技术的关注,推动更多的公司研究区块链的应用,加速全行业的发展。2020年10月23日,央行公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为发行数字货币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是中国在法律范畴下首次包含数字货币的相关条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