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旦加密项目通过Howey测试,就意味着该项目需要接受与证券一样的严格监管。若项目不符合发行资质,势必会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随着SEC挥舞着监管大棒,加密货币进入了严格证券化监管阶。2019年,SEC在执法行动中共获得超过43亿美元的罚金和罚款,其中加密资产约占总金额的十分之一;2020年,SEC“出手”715次,共计斩获46.8亿美元的罚款和非法收入。其中,超过四分之一的罚款(包含退还投资者的12亿美元)都来自于同一ICO项目。 SEC开启“收费站”模式,项目交钱和解续命 花钱和解似乎成为了当下化解SEC监管危机的“最优解”。 早在2019年9月,SEC就曾对Block.One提起起诉,起诉书称,Block.One向投资者提供了有关EOS的虚假和误导性信息,EOS是block.one提供的一种未经注册的证券。在这场起诉风波中,SEC给出的和解的条件是,Block.one需支付2400万美元的罚金。对此,Block.one欣然同意,并获得Block.one一项未来业务的重要豁免权。对于Block.one而言这笔罚金小菜一碟,仅相当其总融资额的近千分之六。 据PANews不完全统计,2017年到2020年期间,SEC至少起诉了32个加密项目,罚款总额超1.4亿美元。其中,Tezos、Block.one和Telegram的罚款金额位于前三。 实际上,这些项目选择和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负面冲击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和踩踏之势。例如TRON(波场),受TRON可能正在接受SEC调查的消息影响,其代币TRX价格曾一度跳水,引发投资者恐慌。虽然随后波场基金会和创始人孙宇晨均以否认,并解释称“并未将TRX直接或间接出售给任何美国公民”,但SEC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再比如SEC新“狙击”对象Ripple,“Ripple在向投资者出售XRP时违反了‘禁止销售未注册证券’的法律。”随着被起诉的消息不胫而走,加密市值排名第三的XRP价格一路暴跌,随之而来的是汹涌的下架潮。 “Ripple早年间的资金筹集并未登记SEC的报价和销售,也未满足任何豁免登记,违反了联邦证券法的登记规定。SEC本次的动作,实际上可以代表着其对管辖范围内其他数字资产的监管趋严,这会加速行业合规化。”于佳宁指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