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区块链从业者依然保持冷静,试图进一步拓展金融、政务和溯源等应用场景。 过去四个月,比特币接连突破两万、三万、四万美元大关,加密投资者纷纷高喊着「区块链革命」。 与币圈的狂欢不同,链圈却显得风平浪静,波澜不惊。长期以来,链圈与币圈一直是相互割裂的。 在我国,政策更加鼓励「无币区块链」。国家、企业也将重心放在产业区块链的发展上。 中国在区块链的探索中,逐渐蹚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联盟链取代公链,最终成为应用落地的优先选择。「蚂蚁链」、「百度超级链」、FISCO BCOS 等 BAT 巨头毫无疑问是联盟链的领军者,同时也诞生了诸如 PlatONE、BSN 等新兴联盟链平台,不断推动着产业区块链的应用实践。 那么在过去一年中,联盟链的发展究竟如何 ,面临着哪些共性问题,在技术上又有哪些突破,Odaily 星球日报对此进行了探究。 联盟链更适合国情近几年,区块链成为国家政策和民众都关注的风口。 2017 年的全国「两会」,首次提及区块链技术;2018 年全国以及各地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大规模提及「区块链」技术;2019 年,中央确定「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区块链」也成为年度热词;今年 4 月,国家发改委明确将「区块链」纳入新型基础设施(简称「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各地也相继出台政策进行扶持。 另外,中国区块链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根据 2020 年 8 月 IDC 发布的《全球区块链支出指南》 预测,2024 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整体支出规模将达到 22.8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51%。 广阔的市场前景加上国家政策扶持的双重驱动下,各行各业接入区块链的需求激增,产业区块链概念走上了舞台。 Odaily 星球日报注意到,产业区块链在落地应用中,首选的底层是联盟链而并非公链。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前所长姚前就曾表示,联盟链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由于技术前沿在公链,对于公链应秉承客观研究的态度。基于现实环境,联盟链或许是应用落地的较优选择。要加强国产密码算法的应用和创新发展,才能保障我国区块链安全可控。」 究其根源,联盟链相较于公链的优势有三点:一是性能,二是参与方可控,三是隐私信息保护。 目前公链的 TPS 处理能力最高的只能达到几千,在传统事务的处理上显得力不从心。这主要是因为公链更追求去中心化,因此在安全、性能和去中心化三者的平衡上牺牲了性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