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house爆火社交圈的同时,它和币圈也被千丝万缕地联系起来。 2月1日,SpaceX和特斯拉创始人Elon Musk在Clubhouse上和粉丝们聊天,谈到比特币的盛宴自己迟到了,但自己是一个比特币支持者。 2月2日,波场创始人孙宇晨发推表示,中国版Clubhouse——Two App已经上线,继“陪我”之后,“币圈孙哥”再次涉足社交领域。 币圈用户是Clubhouse最积极的参与群体。他们自发组织起社群,进行邀请码接力。他们在朋友圈分享Clubhouse的参与体验。他们在各个Room里面抒发观点,做跨时空的思想碰撞。 Clubhouse本身的设计——自由度(进入、退出、言论自由)、自治(每个Club以DAO的形式运行)、无限性(人际边界的无限拓展可能)与币圈的追求契合。 Clubhouse与币圈间的纽带还在于它的投资人。Clubhouse融资1.1亿美元,币圈的顶级风投a16z是领投人。 Clubhouse与生俱来带有一些币圈的特质。但是在本文中,笔者想从机制设计的角度来探究Clubhouse和币圈间的相似性。 扁平化 Clubhouse在设计上的简单粗暴,和比特币相似。 事实上,正如很多用户所意识到的,Clubhouse的功能非常简陋。 目前Clubhouse只支持Room的进入、退出、邀请好友进入、举手、音频交流功能,无法发送图文,也没有点赞互动,一切的互动依赖于实时的语音流。 但也就是这种极简的处理,让Clubhouse足够专注于音频社交场景,让参与者足够沉浸在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中。 相对应的,比特币的设计也做到了删繁就简,并以此有效运行了11年。 -比特币系统利用非对称加密技术,也就是公私钥单向推导,确保了个体能安全持有资产; -PoW共识机制决定,通过哈希值随机碰撞出正解的矿工才能获得记账权和BTC奖励,这确保了整体上的公平性和参与的广泛度。 -交易需要6个以上区块确认才算达到最终确认状态,这给了链上记账一个短暂的驳回期。 ...... 除了比特币,这种机制上的“扁平化”在币圈其他地方也有迹可循,它们旨在处理个体和群体间的关系。 Uniswap现在的日均交易额在25亿美元左右,一年前,这个数据还处在1000-2000万美元的区间内。Uniswap是不折不扣的独角兽项目。 简单分析一下Uniswap,我们可以发现它创造了这样一种场景:无数用户组成了资产池,在有需求时,个体根据一定的规则和资产池进行资产互换。 Uniswap资产兑换场景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和群体间的交互规则被简化,如果不考虑公链性能等问题,参与核心功能的用户数量可以做到无上限,而且用户参与这个平台不依赖中心化的第三方,自由度极高,在这个系统中,“消费者”可以同时扮演“生产者”的角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