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一条消息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1月16日,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香港子公司和中国清算总中心等5家国内清算机构成立金融网关信息有限公司。其中SWIFT持股55%,清算总中心持股34%,跨境清算公司持股5%,数研所和支付清算协会分别持股3%。 数研所虽然持股占比不多,但以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节节开花的势头,以及该金融网关公司董事会构成中,4名董事除3名为SWIFT高管,唯一一名国内董事是数研所穆长春所长,于是坊间浮想联翩,大多解读为该公司成立与数字人民币密切相关,还有人把SWIFT当成国际美元清算系统。是耶非耶,且看下文试析之。 一、SWIFT是个什么机构? 这个问题虽在常识范畴,还是简单普及一下:SWIFT,是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的缩写,翻译为“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网络”或“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际间支付清算快速增长,对各国间金融信息联系交流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美国、加拿大和欧洲15个国家239家银行在1973年5月成立SWIFT,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其职责是设计、建立和管理全球金融信息网络,方便成员间进行国际金融信息的传输和确定路由。虽然发起国有美国,但它不属于美国,是一个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中立性国际组织,目前其报文传送平台对接了全球11000多家银行、证券机构、市场基础设施和企业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SWIFT 不是为用户户持有资金或管理账户,而是提供信息网络进行通讯并交换标准化金融报文。 谈到金融信息传送,有必要说下支付结算的一般流程: 现代支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交易——清算——结算。 交易:就是对支付活动的发起,比如某消费者想通过线下或线上支付购买一件商品或一项服务,他可以通过现金支付来达成交易,商家收入现金后就没有什么事了。如果是选择非现金支付方式,如刷卡或者扫码、刷脸等进行支付,后面就牵涉到若干环节,需要对支付信息和支付款项进行处理。具体来说,就是支付人使用的支付受理端如POS机或受理扫码、刷脸的软件要把支付信息(交易指令)传递到后台(客户绑定受理端的银行账户),对消费者的身份、支付能力等进行确认。如果确认无误,就进入下一个环节—— 清算:这个环节由清算机构算账,算清支付(收取)的款项与相应的手续费,把信息发送给交易双方账户所在机构,以及中央支付结算体系。 结算:付款人账户所在行根据清算信息进行资金实际划拨。 有些支付体系在清算环节的算账和信息传输是集成在一起的,有些是分离的,比如很多国家或地区进行国际货币清算时使用到的SWIFT提供的报文服务,因此SWIFT的角色是制定跨境清算信息的标准,并向相关机构进行传递,而不是直接从事清算或者结算的机构。对于个人客户来说,能接触到与SWIFT有关的是在跨境汇款时需要填写汇出行和汇入行的SWIFT码。但实际上在客户发起汇款指令后,与汇款有关的各种信息,都要按照它设计的电文标准格式进行处理,借助这些标准化数据交换格式,跨境支付的款项才能准确汇入指定银行。从这次SWIFT与中国合资成立的公司名称“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及经营范围也可以看出其业务性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