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在双链跨链模型中,Relayers 会作为一条独立区块链的验证者而运行,该独立链被视为一个整体承担区块头搬运和跨链消息搬运的职能,Relayers 则在其内部对搬运的信息达成共识。这类独立区块链往往被称为桥接链,但它不是中继链。例 Polygon 的 PoS 桥,Near 的 PoA 彩虹桥,都只是桥接链,不是中继链。
连接现有区块链 中继模式中,往往由中继链的验证人,负责承担 Relayer 职能,转发链间消息。相比双向锚定,中继链模式具有更多的扩展性,与中继链相连接的链,我们称为接入链。 为了连接既已存在的区块链,需要用中继链去分别适配接入链。尽管中继链模式已经大大节约了连接成本,但依旧面临以下挑战:
通信协议簇 + 造链协议 与主动兼容相比,有更省事的办法,是创造一个全新的区块链造链标准,依据该标准开发的区块链,具有相同的密码原语(Cryptographic Primitives)、共识机制和通信架构,可以很轻易的接入中继链,实现被动兼容。跨链双雄 Polkdot 和 Cosmos 便实践了这样的思路,两者都创建了一套造链标准,Polkadot 创造了 Substrate,Cosmos 则创造了 Cosmos SDK。尽管如此,对于已存在的重要区块链,还是需要主动兼容。Polkadot 和 Cosmos 中都设计了异构跨链模块,用来连接以太坊链和 BTC 链。 通信协议簇+造链协议类的跨链项目被看好,关键原因在于有望一劳永逸的解决跨链问题。或许我们所期待的万链互联愿景,最终不是一个网状结构,而是树状结构,那就是让某个中继链成为区块链世界的 Layer 0,其他的链,包括占多数的同构链,和占少数的异构链,以 Layer 1,Layer 2…的形式接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