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表现在当某些银行因激进的发展被接管后,宣布破产的时候,举世哗然;后者表现为 GME 股票的空仓仓位超过流通总量的 150%,引爆了轰轰烈烈的 WSB 带领散户逼空的起义运动。 金融家们常用风险等级分层和维护金融秩序稳定,来解释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投放不同信息的策略,似乎金融的权力是天然存在马太效应的。 但这种不平等不透明实质只是金融旧有秩序的产物,金融本身赋予每个人的权力是相同的,正如知识一样。 新神的崛起 气势恢宏的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之歌」讲述古老尼伯龙根的神话,凡人自身可以像英雄齐格菲一样获得自省和救赎,最终将代表诸神的沃尔哈拉神殿点燃,诸神不能脱离人性而存在,他们不是全能的、所向无敌的,其本身也会面临灭亡的命运。 互联网洪流之中,旧秩序的金融家们也在渐进改良缺陷,以适应新数字化浪潮的历史进程。例如现在力推的 Fintech 技术,试图用科技的力量来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没错,他们的出发点并不是帮助客户实现效益最大化,而是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你觉得我们会花巨资投资一个电子系统来大量降低我们利润来源,革我们自己的命?」--任何问出这样问题的都会被金融家们嗤之以鼻。 《资本论》里早就写好了: 生产关系的变革不取决于它自身改良,而是来自于生产力的进步。 一个叫做 DeFi 的新事物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DeFi 的全名是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是去中心化托管的开源金融协议,以及无需准入的金融产品。 它把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放入了区块链上,由不可篡改的程序(智能合约)而不是物理的组织或机构来服务所有金融需求。受益于互联网络规模带来的成本和边际效益,100 元和 1 亿元的金融业务对于全自动化的程序来说没有任何区别,从而给用户提供了最低的成本和最大的价值。 DeFi 信徒们认为,旧有的金融体系都能用一系列程序描述,替代。实际上,也确实如此,那些看起来很复杂的各种金融服务,都只不过是一种有限状态图灵机,都能被程序所模拟。 在这种逻辑基础上,用户不再面对机构或者组织,成本缩减和价值提升效应随着网络化的铺开而呈指数级增长。DeFi 各类可定制、可组合的产品自动化,全天无需人工参与,将会对传统金融生态市场产生虹吸,新时代的曙光已经出现。 代码即服务 在 DeFi 的世界里,用户的所有财产在完全自己可控的私有数字钱包里,不归任何一家机构所有,财产所有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