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3 内放置流动性的特征是: (1)如果当前汇率点在所设区间范围内:如果汇率点恰好在中间,则按照等价值比例同存两种资产,如果不在中间,不同比例同存,具体按照V3 逻辑计算; (2)如果当前汇率点在区间范围以外:只需存某一端流动性即可。 这种特性非常有意思,如果你只有一种资产,你可以在一个上涨区间内只放入该资产,随着汇率点移动到该区间,你可以自动换得两种资产,不需要传统兑换的手续费,且这个过程也通过做市获得了收益。这其实对于LP 来说一件非常灵活好用的“法宝”,撤出的“兵力”可以配置到未来的某个区间内,以对冲损失。 不知不觉地发现Uni V3 像是一部兵法,它的自然哲学就是“我就提供了36 计的基础,你们随便玩”。也许V3 复杂的实现架构并不会被其他AMM 项目直接复制(毕竟抄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但V3 的模式才是真正意义上让DEX 与头部中心化交易所站在了一个维度上,超级深度之下一切皆有可能。其他AMM/DEX 项目也都需要在各自的平台上做市提供服务,过去需要去中心化交易所完成操作,如今完全可以与V3 进行策略联动,大大减少成本。如果更进一步,A平台的 AMM理财可以将部分用户资金在V3 上进行联动,扩大A 平台用户整体收益。 更多精彩持续 在上半部分中,我们希望可以讲清楚影响V3 LP做市的几项重要考量,尤其是避免“端流动性”的枯竭。目前来看很难存在一种客观的最大化收益点,因为博弈总是不断在变化的,有的会聚焦短期的手续费收益最大化,有的会依托中长期的无限网格被动跟随收益最大化,无论如何具备控制风险和损失的技能一定会在最大化收益博弈中常胜。在这个基础认知上我们才能继续深入专业高阶策略模型的研究分析中,万变不会离其宗,以此来评判和模拟这些策略是否凑效以及存在的风险点。传统DeFi 重要指标TVL 或许在新一代AMM 领域会逐渐淡化,V3未来可能会开启百花齐放的“策略争夺高地战”,而众多其他AMM 或者DEX 项目上的量化做市商都有机会与V3 产生联动,寻找到更优越的策略,为自身DEX 平台服务。在下半部分我们会继续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