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我刚刚说的,流动性就是第一性,意识到后我们就开始把 v2 半下线了,在这个过程中倒是也发现产品的需求很足,即便我们提高了手续费至 1%,数十倍高于中心化交易所,还是有很多用户在交易,这个过程中就也确定了市场需求是确实存在的。 因此在 v3 中我们就将解决流动性问题作为最重要的点,将我们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了,首先就是完全使用 AMM,我们重新设计了 AMM,过去的公式不能用了,效率太低。对于一个永续合约而言,永续合约的价格一定是围绕指数价格波动的,不能偏移太多,一个直白的思路就是充分利用已有的指数,在盘口附近使用数学公式来修正盘口附近的交易价格,来提高流动性,这是 v3 的一个大的思路,调整价格的一个思路就是低买高卖的思路,让做市商始终低买高卖,另一个就是想办法规避做市商的风险,当做市商持有净头寸的时候,想办法把这些头寸打一些折扣,鼓励套利者把这部分头寸套走,降低自己的风险,当然我们也设置了 Fundind Rate,出现价格偏差的时候,市场的强势方会被收 Funding,从这几点上我们设计了全新的 AMM,资金效率非常高,我们评估过应该比之前的 AMM 资金效率高 1000 倍。设计上我们大量参考了中心化交易所盘口做市商的做市策略,全新的 AMM 一方面是资金效率很高另一方面是确实可以赋能给普通人来提供流动性,如果有小规模资产的话可以通过我们 Permissionless 的一个特点来创建合约,插一句,我们后来看见了 Uniswap v3 的一个设计,它这个设计思路就和我们很像的,将流动性集中在一个范围,当然也不是完全一样,异曲同工之妙吧,因为我们有指数价格,我们是让流动性围绕在指数价格附近的。 我们在上面讲了很多从 v2 学到的关于流动性的问题,这是第一大点,第二大点就是 Permissionless 的问题。一开始也没觉得这个东西很重要,觉得上什么交易对这个事由团队来决定就行了,后来发现这样处理不好,运营成本很高,难以分辨哪些交易对到底好还是不好,所以 DeFi 应该是 Permissionless 的,这样的话整个区块链社区就可以用你的合约来做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某个项目用它自己发行的代币作为抵押物来创建合约,假如不是 Permissionless 的,还需要找团队沟通,成本就太高了。因此 v3 的第二大特点就是 Permissionless,这就是 v2 的两个最重大认知。 M:这个非常有帮助,你谈到的几点非常有意思,流动性这个事我们纵观市场上的 DeFi 项目,我们发现所有项目,包括要部署到 Layer 2 的都在研究如果流动性分散太多该如何处理,大家最终都异曲同工地想到了要实质性提升资本效率,如 Uniswap,还有其他项目,都通过不同的机制将资本效率集中在了该集中的位置,总体而言我觉得大家都也发现了你提到的这一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