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下称《规则》)。《规则》是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首部指导全国法院开展在线诉讼工作的司法解释,将于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规则》全文共三十九条,内容涵盖了在线诉讼法律效力、基本原则、适用条件、适用范围,以及从立案到执行等主要诉讼环节的在线程序规则。记者注意到,《规则》中明确了电子化材料的效力和审核规则,并首次确定了区块链存证效力范围和审查标准。 “《规则》第十六条至第十九条对区块链存证的司法认定问题进行了规定,区块链存证审核这一新兴事物从此有据可依。”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执行主任孟博律师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明确区块链存证效力范围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区块链是一种防篡改、可追溯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存证使用分布式存储并附加防篡改校验机制,使电子证据可以脱离原始存储介质而安全存储,确保电子证据载体的真实性。 孟博表示,《规则》第十六条首次对区块链存证的效力范围作出规定,明确了通过区块链存储的数据具有推定上链后未经篡改的效力;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了区块链存储数据上链后、以及上链前的真实性审核规则;第十九条规定了当事人可以申请专家辅助人就区块链存储数据技术问题提出意见。 “这些规范区块链技术司法应用,确立区块链存证审查标准的规定,对于系统全面解决区块链存证的真实性认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区块链这一新技术为司法业务赋能,能够提高司法效率、降低司法成本,是推动完善互联网时代新型证据规则体系的必然选择。”孟博如是说。 欧科云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海峰从区块链技术的角度向《华夏时报》记者进行了介绍。王海峰表示,区块链技术具有公开透明且不可篡改的特征,能够确保链上数据与信息的真实性。但仅仅依靠技术本身,还无法做到“防伪”的功能,尤其是很多证据、数据在上链前就存在被污染的可能。 “因此,我们说区块链对于包括存证在内的各类应用,不可缺少对于数据在链下传输环节的有效监管和认定。”王海峰表示。 王海峰认为,《规则》对于存证效力范围的界定,以及包括链上数据真实性审查标准的明确等,可以说有效地解决了区块链存证本身部分环节的操作问题。这无疑是对区块链技术优势的肯定,也更有利于让区块链在存证领域更好发挥优势,有利于区块链技术更加有效地渗透到包括举证、取证等在内的更多法律业务环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