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链的意义不仅在于区块链可扩展性的增加,更在于不同区块链之间交流互通的实现手段。 • 跨链的实现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公证人机制,侧链/中继,哈希锁定。目前最为主流的跨链方案当属Polkadot使用的中继链的方式。 • 在跨链技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之前,Polkadot依然会是跨链市场中最为优质的公链之一。 一、跨链方案发展概况 2014年以太坊正式推出,其对智能合约的使用标志着公链的发展进入新的里程,各种类型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得以在底层公链上搭建。同时,行业陷于“不可能三角”问题,激发业内出现各种试图改善该问题的尝试方案。其中,跨链是目前最为流行、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案。 注:“不可能三角”指区块链在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方面三者最多只能满足其二,对其中一方面的提升意味着对其他方面的牺牲。 从2016年开始,行业就开始了对跨链的尝试,其不止为“不可能三角”问题的解决,同时也是实现不同区块链中资产互换和价值转移的方式。跨链的早期形式为原子互换(Atomic Swap)和支付类项目Ripple为提升交易速度和实现不同账本的互联而提出的公证人机制,Layer-2搭建和以BTC Relay为代表的侧链扩容也属于实现跨链的方式。 跨链从早期的以满足对区块链进行扩容和提升交易效率为主,到后来 Cosmos、Polkadot 等致力于连接不同区块链,实现跨链生态的打通的项目出现,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场景应用上,都经历了较为多元的发展。从行业发展来看,跨链具有变革性的意义。 总体来说,目前业界推出的跨链方案可主要分为哈希锁定、公证人机制、侧链与中继机制四种。各方案详情如下表所示: 目前主流跨链方案,来源:tokeninsight.com 在以上跨链方案中,哈希锁定机制较为简单、功能有限,故不能对跨链资产转移和跨链智能合约进行支持;公证人机制由于对公证节点的依赖,而存在中心化风险问题。作为侧链锚定方案的升级版,中继机制在实际使用上更具备优越性,Cosmos 和 Polkadot 在受到市场追捧的同时,也逐渐搭建出全面而良好的生态网络。 二、成熟中继式跨链方案:Cosmos 与 Polkadot Cosmos Cosmos 于2019年3月正式主网上线,其目标是创建区块链间的网络,在维持各链主权(Sovereignty)的前提下,打破壁垒,搭建桥梁,实现区块链间的跨链交易和交互。 Cosmos 在技术上有三个重要部分:Tendermint、Cosmos SDK 和 IBC。Tendermint 是共识引擎和 BFT 共识算法。简单来讲,Tendermint 可确保交易以相同的顺序在不同机器上被记录,并支持用任意的计算机语言处理交易,节省开发所需消耗的时间。Cosmos SDK 为开发组建,简化区块链应用的搭建过程,供发开者使用;IBC 是区块链间的交流协议,实现不同区块链(Cosmos中的Zone)间的连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