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kadot 中继跨链方案,来源:Polkadot,tokeninsight.com “新玩家”:DOM Chain Cosmos 与 Polkadot 的成功,吸引了更多开发者开始参与跨链方案的开发,其中不乏两者的模仿者,并在模仿中试图进行一定改进。 DOM Chain 就是模仿者之一。 DOM Chain 在系统架构的设计上模仿 BTY(比特元公链),比特元发行于2014年初,初期为 PoW 版本,2014年下半年转为 PoS,比特元是第一条实现平行公链技术的公有链网络。DOM 主链对应比特元主链,中继链对应比特元中继链,云链对应比特元网络中的平行链。对以太坊等公链跨链采用转接桥的形式,对比特币的跨链采用哈希锁定。基于 DOM 主链,开发者可以同步扩展多条并行的云公链,每条云公链都可以开发独立的 Dapp 应用。由于目前项目生态还在发展阶段,基于 DOM 的 DApp 也都还在开发之中。 与 Cosmos 和 Polkadot 不同,Dom Chain 主网采用 SPoS(Safe PoS)共识算法。在该共识算法中,每个正常在线的主节点都有可能成为记账节点。SafePoS 的去中心化程度更高,同时记账出块在9个节点之间进行,因此,效率相较 PoW 与 PoS 算法为高。不同于其他公链使用非对称加密系统,DOM 采用代理重加密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密,简而言之,将原本我们公钥加密后的密文,只有我们的私钥能解开,转化为对方私钥也能解开,这一过程被称为代理重加密。 数据结构方面,诸如以太坊等传统公链在区块内用 Merkle Tree 或者 Merkle Patrcia Tree 储存交易数据,而 Dom 采用 MVCCKVDB(多版本并发控制数据库),加快了数据读写速度,使区块链能承载交易能力有所提升。 DOM 系统架构,来源:DOM,tokeninsight.com 目前,从流通市值角度看,相比于其他已经成熟的跨链项目,DOM 还处于测试网早期运营阶段,未有任何项目或 demo 部署于该公链上。由于生态缺乏,其测试网链上流通市值目前仅为 Cosmos 5%左右,离实际应用落地仍有一段距离,其用户社群亦仍在建设过程中。 DOM 与目前主流跨链方案对比,来源:tokeninsight.com 小结 总体来看,由于如今市场上的跨链技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跨链公链开发仍然以 Polkadot 方案为主流,其他的跨链方案更多是基于 Polkadot 与 Cosmos 方案的兼容方案与模仿方案。更多的开发者倾向于跨链公链的 DApps 开发,也就是平行链的开发,因此而产生了火爆的 Polkadot插槽拍卖市场。然而,由于以太坊生态的多样性以及强大的流动性,使得很多用户还没有习惯于跨链的资产交互,对跨链的需求还不算太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