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往往会向固有的监管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区块链领域,包括NFT、资产通证等新概念,直接针对这方面的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几乎为0。樊晓娟指出,对很多打着区块链旗号的传销和金融诈骗行为,《刑法》有着明确的定性与量刑标准。但是面对新生事物尤其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则依赖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监管手段的创新。 据了解,目前我国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雄安、杭州、苏州、广州、成都九个地区都推出了监管沙盒试点,来支持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创新。樊晓娟认为,这也契合了《指导意见》中鼓励创新企业先行先试的要求,通过“沙盒”的方式来解决创新与监管的矛盾。 安全:用技术监管风险、防范风险 区块链技术与产品创新密集的特征,对于安全风险的防范,完整的法律依据与量刑标准仅仅是事后监管的一部分。而为技术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事前与事中监管同样必不可少。“区块链技术的匿名性特征要求我们监管部分要大力发展监管科技,通过科技手段对付新兴犯罪,完善监管环节。”樊晓娟说道。 据了解,在全球区块链竞争中,包括美国、中国等在内的主流国家,均已大力发展针对区块链技术的监管技术创新,对区块链的数据、资产进行有效的监视、预警、追踪,其中以美国的Chainalysis和中国的“链上天眼pro”为典型代表。 公开资料显示,链上天眼pro是目前全球首款将“技侦战法”和“区块链大数据”进行深度融合的产品, 具有实践丰富、标签库强大、分析手段灵活、贴合执法业务4大亮点。数据显示,链上天眼pro涵盖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区块链网络,已经收集了超1亿个地址标签,覆盖了国内外百余家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矿池、钱包等机构,准确率高达99.99%,并且仍在快速更新、扩充。 借助链上天眼Pro庞大的地址标签库,公检法机关和反洗钱机构可以迅速根据链上地址对应到链下实体,并进行相关调查、取证,追踪“赃币”。目前,链上天眼Pro已协助山东、四川、上海、浙江等多地警方侦破加密案件,追回上百亿元资产,成为全球区块链安全领航者。 在监管科技创新日益发展的今天,樊晓娟建议,企业和个人要根据国家指明的方向,做正确的事,拒绝投机,尤其企业的创新业务的发展要咨询专业法律意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