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方案也是当前 2.0 测试网正在进行测试的「共管」资金池方案,也是笔者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案。该方案将所有 LP 在某条链上提供的流动性资金集中到一个池子中,由 SGN 进行 DPoS 投票来管理跨链需求。这样的方案实现了流动性深度的最大化,也是最接近去中心化跨链网络的一种方案。相比于第一种方案,该方案显得更加的「公平」,因节点宕机而导致的跨链失败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节点之间不会因为资本投入的差距产生收益上的差距,同时使得 cBridge 可以承载非常大体量的跨链需求。至于资金利用效率,由于 cBridge 2.0 本身使用的资金库模式是不需要在跨链涉及的两条链(或层)都有独立的 AMM 池,而是直接接入原生代币,通过 SGN 进行去中心化和高效的 cBridge 节点调度,其资金效率几乎与 cBridge 1.0 是等价的。 简单来说,相较于 1.0 网络点对点的纯撮合模式,2.0 版本将 SGN 作为了一个整体的基于区块链的跨链服务系统,一方面在去中心化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另一方面,SGN 不再单独作战,由于所有信息均需要链上确认,套利者或用户也可以根据节点在不同链上池子的情况和跨链资金的流向来选择收益最高的跨链流动性池,cBridge 2.0 成为了一个真正市场化的去中心化跨链网络。 cBridge 的未来发展首先,在笔者看来,跨链市场未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一个增量市场。今年随着以太坊上 DEFI、NFT 等应用的爆发,众多质地优良的 EVM 兼容链享受到了市场的红利,仅仅是简单地复制以太坊上成熟的 DeFi 应用就带来了动辄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美元的锁仓价值。可以说,以 EVM 这样一个「操作系统」为核心的生态已经开始蓬勃发展,甚至近日曾经号称要与以太坊一较高下的 EOS 都宣布将兼容 EVM 以求生存。 但 Web3 的世界去中心化的本质注定了这很可能不会是一个会被寡头垄断的市场,在以太坊和众多其上的二层网络以及诸如 Fantom 在内的公链之后,依然还会有更多带有自身特色的兼容 EVM 的公链出现,甚至可能会出现继 EVM 之后新的、被广泛接受的「操作系统」,它们之间的求同存异就组成了庞大的 Web3 世界,而链接各个生态的跨链桥就成为了未来 Web3 世界必不可少的重要组件。 cBridge 的基本逻辑属于目前跨链桥中相对比较好理解的,使用起来也很方便,没有超额的锁仓,没有铸造新代币的流程,以更少的链上资源消耗完成了简单逻辑的跨链过程。当然,不同的跨链实现逻辑都存在一定的考量,cBridge 2.0 在逻辑简单的同时就需要在网络的安全性等方面着墨,来维持网络整体的运行的稳定和高效。 此外,Celer 还表示会在 cBridge 跨链桥中集成 Op Rollup (目前已集成 Optimism)以及 ZK Rollup 等「跨层」方案,或许 Celer 在跨链技术方面的经验可以帮助 Rollup 在效率上进行提升,而另一方面,集合了状态通道和 Rollup 方案的 cBridge 可以为越来越多的 Web3 新用户提供跨链聚合解决方案,无需用户在各条链之间寻找独立的跨链通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