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20年前,哈佛法学教授Lawrence Lessig第一次告诉计算机科学家们,他们不知不觉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的监管者,他说哭了一名程序员。当时那位程序员被这一观点吓坏了,“我不是政治家,我是一名程序员,” Lessig教授回忆起她的抗议。 Lessig教授1999年出版的《代码及网络空间的其他规则》一书中提出了“代码就是法律”的概念。现在,这一观点不再让年轻的工程师或律师感到震惊,教授说。对于数字原生一代来说,很明显,技术正以非价值中立的规则支配行为。 大型科技公司已经不太情愿地承认了这一点。前身为 Facebook的社交媒体公司 Meta甚至建立了一个像法庭般一样的专家委员会来评估部分由程序作出的决策。同时,一个相对年轻的科技领域——加密货币行业——已经全身心拥抱了“代码即法律”这一概念。一些加密公司明确表示,代码可以成为一个比传统监管机构更好的仲裁者。 许多加密爱好者都押注于这样的未来场景——我们在代码运行的平台上创造、娱乐、工作,在蓬勃发展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预先编程好的自动化“智能合约”已经每天处理数十亿美元的交易,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至少理论上是这样。 用户对编程充满信心。没有人分享个人信息。代码完成这一切,并成为规则的全部。“这里没有人为判断,没有人为错误,没有加工。一切都是即时、自动的,” DeFi借贷协议 Compound 的创始人Robert Leshner在 8 月份的一次采访中说。 不过,尽管构建一个完全中立、自动运行的系统很有吸引力,但多次重大的安全事故让人们怀疑“代码本身就是一种充分的监管形式”,或者“它不受人为失误和操纵的影响”。 当满足某些条件时,智能合约会自动执行。因此,如果系统中存在一个错误,用户可能在技术上遵循代码“法则”的同时,触发一次不劳而获的转账——这就是今年夏天 Poly Network 被盗 6 亿美元的原因。Poly Network 允许用户跨链转移加密货币。据称,黑客利用代码中的缺陷来修改智能合约指令从而触发了大规模的金钱转移。本质上他诱使自动化系统运行,就好像满足了传输的适当条件一样。 “如果你可以对智能合约说'把你所有的钱都给我',并且它确实做到了,那这是不是盗窃呢?”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家 Nicholas Weaver撰写了关于Poly Network被盗的文章。Weaver写道,与老式协议不同,智能合约的模糊性无法在法庭上解决,此外自动化交易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当事情出错时,开发人员必须求助于“乞讨”。 在 6 亿美元被盗后,Poly Network 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封以“亲爱的黑客”开头的请求信,要求他们归还资金,并将该行为称之为“重大经济犯罪”。最终,大部分资金被退回,有关诉诸执法的讨论也停止。黑客称他是想证明代码存在缺陷,以此来保护该项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