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交易挖矿, 这种奖励机制看似是直接奖励了平台参与者的基本行为——即「交易」,但它并没有触及到作为 NFT 交易平台的核心 ——「商品」。 这种激励模式的逻辑非常像一些内容创作平台以「币」为激励措施,鼓励创者在平台进行创作是一个道理。初衷是好的,但奖励用错了地方。最终的结果是,机制将被滥用,平台用户的基本行为最终会被激励措施扭曲,大量用户参与“薅羊毛”,最终优质用户流逝,投机用户也因无利可图而离开,平台彻底沦为“无人区”。 LooksRare 显然走上了一条死路,交易挖矿的奖励最终逐渐演变成了“刷量”的游戏。尽管在一月末它的交易量始终在 OpenSea 之上,但每日平均用户数仅为 1000-2000 人,而 OpenSea 用户量稳定在 4-5 万人之间。人均交易量的虚高,就是 LooksRare 上虚假繁荣的表象特征。 如果项目方没有办法尽快相处根除这种“毒瘤”的办法,最后将注定被交易挖矿反噬。 而其次就是质押, 尽管项目方公开了整个代币分配,但并没有人明确告知用户他们已经在空投开放前就提前参与了质押,同样的其“战略投资人”也一并参与了提前质押。 在其他用户尚未参与的情况下, team 2%,treasury 1%,private sale 3.3%,均被完全质押在了池子里。这其实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交易费分成和 looks 奖励均被鲸鱼和项目方瓜分。 下图为项目方质押的 2000 万 Looks。 以及其 Treasury 质押的 1000 万 Looks 。 而随后就有了上文中所提到的从 1 月 26 号直到 2 月 7 号,项目方通过 Tornado 套现近 7300 万美元的故事。 KOL Cobie 也表达了 LooksRare 的代币经济学类似于一种永续 ICO, 每一个参与者都将新的金字塔地基。 隐形旁氏游戏 的确,看似每个参与者都会受益,但本质上它仍旧是一个旁氏游戏,随着时间流逝,奖励下降,每一个参与者都将花费更长时间才能回本、或者赚取收益。 而早期投资者早就捧着十多倍的 WETH 收益离场,而他们的 Looks 还将继续留在平台上,只要平台能继续运作下去,这些 Looks 就会为他们带来持续收益,所以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卖出意向,因为目前的收益早已覆盖了所有的风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参与者的增加,团队和早期战略投资者占据的高比例收益会逐渐被稀释,而此时既得利益者也早已抱着收获满载而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