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GPU 第三阶段(挖矿后期)——主要依靠专业矿机(FPGA、ASIC) CPU,GPU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旺盛的挖矿需求,矿工们需要更好用的“铁锹”。2013年年初,南瓜张研发了第一台FPGA矿机——南瓜机,开启了FPGA挖矿的新纪元。ASIC芯片也开始不断迭代,从110nm到55nm,从55nm到28nm,从28nm到16nm,再到7nm。出现了烤猫、阿瓦隆、鸽子、比特大陆等矿机公司。 图:矿机 比特币科普之矿机大事记 2010年7月18日,一个名叫ArtForz的矿工,第一个实现了用个人的 OpenCL GPU 挖矿。 2010年12月,Marek Palatinus创建了第一个矿池slusHPOOL,史称“泥潭”。 2011年1月3日:比特币两周年之际,GPU的算力达到了120MH/S,矿池的算力则达到10GH/S。 2013年6月,烤猫推出现货USB矿机。 2014年8月,烤猫推出Tube矿机,算力:850GH/S,功率:900W。 2016年6月,比特大陆推出蚂蚁矿机S9,算力14TH/S。 2018年8月,嘉楠耘智宣布全球首个7纳米挖矿芯片成功量产,并应用于阿瓦隆A9系列矿机。 2019年11月21日晚,嘉楠耘智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 “全球区块链第一股”,是国内首家赴美上市的矿机企业。 1.2.3 “疯狂”的矿场和矿池 随着比特币价格的震荡式飙升,人们仿佛像美国西部刚刚发现金矿一样,纷纷投入“挖矿”的事业之中。由于比特币的产生速率基本保持稳定,但对于单个节点来说,其挖到某个比特币的概率与其算力占所有参与挖矿竞争节点总算力的比例成正比。 因此,随着参与比特币挖矿竞争中的机器及算力大幅上升,单个节点或少量的算力能够成功挖到比特币的概率急剧下降,小规模挖矿参与者的收益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两种不同的组织相继登场,分别是矿场和矿池,它们的目的都是集中算力,提升挖矿概率,从而提升收益。所谓众人划桨开大船,可以体现矿工们抱团作战的决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