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260.com

比特币第二次分叉意味着什么:对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比特币第二次分叉意味着什么:对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从种种迹象和预期来看,11月份将会迎来的分叉是推动此轮价格上涨的最重要原因。那么比特币分叉是怎么一回事,又有什么影响,会带来风险还是福利,且听记者一一道来。

  首先吃瓜群众们需要明确的是,11月份的这次分叉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有计划有预期的,与分叉相关的争论自比特币诞生后不久就已产生,可谓由来已久,是比特币技术升级的需要,也是比特币各相关方利益纷争的结果。虽然此次分叉是大概率事件,但最终结果尚未确定。

  比特币最初的设定是每个区块大小为1M,平均每十分钟产生一个区块,比特币网络理论上每秒最多可以处理7 笔交易。随着比特币持有者和区块链上交易的不断增长,原本1M的区块大小已不足以支撑日渐庞大的交易量,网络拥堵、交易延迟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比特币社区探讨了种种方案,主要包括将“隔离见证+闪电网络”,以及修改比特币区块链的代码,以期突破1M区块上限,即比特币扩容。

  比特币各相关方曾提出了多种扩容方案。目前达成共识的方案是“纽约共识”,即先在比特币区块链主链部署隔离见证,随后在11月再进行1M到2M的区块扩容,届时比特币交易拥堵的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但该方案并未得到Bitcoin core即比特币核心开发社区的认可。纽约共识中并没有比特币核心开发者参与。该核心团队扬言,若扩容被执行,团队就要在11月份之前再进行分叉,坚持1M的区块大小。此次对分叉的预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

  分叉对比特币意味着什么呢?为何斗争如此复杂。主要原因是对比特币理念的理解不同和背后的利益纠纷。如果只部署隔离见证,那么矿工通过验证交易获取的报酬就会降低。而Bitcoin core坚持不扩容,并用隔离验证+闪电网络的方式解决比特币区块链拥堵的问题则是因为,一方面小区块更能保证区块链的安全,另一方面防止矿工权利过大导致比特币的中心化。

  Bitcoin core认为,中本聪最初创造比特币的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去中心化的安全的交易网络,安全性、不可逆转性和独立性是它的本质。一旦发生硬分叉,区块大小从1M 扩大到2M,随着时间推移,当2M 也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区块体积继续扩大,直到最后普通的私人计算机难以运行整个区块链,所有的算力都集中到矿工身上。这样一来, 矿工就能够依靠手中的算力,削弱区块链原本依靠全节点共同维护的最小化用户间信任的安全模式,导致区块链网络的中心化。

  这一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实际上,类似的“分叉”早在今年七月底已经发生。在该次分叉前,比特币价格也曾有25%左右的跌幅。而分叉后,由于不确定性的消除,比特币价格打开了上升空间,整个八月都呈上升态势,屡创历史新高。

  7月底的分叉带来的另一“重大利好”是新币种BCC的诞生,BCC复制了分叉前的比特币区块链,分叉后的区块则扩容至8M,随后该币种在多个交易平台上线,最高价格曾将近6千元,目前价格在2千元左右,总市值排名第四。

  值得注意的是BCC的获得方式。最初的BCC并非通过购买,而是按照原有的比特币进行1:1发放。即一个比特币赠送一个BCC,相当于是“白捡的”。

  正是基于7月底分叉的经验——币价上涨并且附送新币种,投资者对接下来11月份这次分叉的预期普遍乐观。也出于对免费获得新币种的心理,推动了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攀升。

  分叉对于比特币来说,虽然可以带来技术上的升级,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算力的分散,并产生“到底谁是比特币”的争议,甚至削弱对“总量2100万枚”的可信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分叉可能面临“重放攻击”的风险。根据火币区块链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郭大治向证券时报记者的介绍,分叉之后,原有比特币持有人应该获得分叉之后的两个币,但是由于分叉初期程序的不完善,在支付BTC1时可能会顺带把BTC2也送给别人,这个可以通过设置规避,7月的分叉中就主动修改了程序,但这次为了争正统都不修改程序,程序改的越少越有可能继承“比特币”这个名字。比特币持有者应该注意此风险并加以规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