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利率——法币的价格如何影响我们的投资和决策 | 宏观视角》 撰文:汪润宇 这段时间,除了疫情相关的新闻,另一个霸占了全球的财经头条话题则是利率。 国外有美联储 3 月 10 日发布的超预期降息,扰乱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向。国内则是正式开启了存量利率贷款转 LPR 的政策。 前者是自 08 年金融危机后第一次超预期降息,后者涉及到老百姓们的房贷,切切实实的影响到了每个人的钱袋子。 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利率的关注以及讨论,不亚于 2013 年「钱荒」时人们对货币基金利率的讨论。彼时,大部分人将自己的存款从银行取出,存到操作更方便,利率更高的余额宝。 本文将从利率的源起和定义开始,阐释商业社会里各种经济活动的运行原理,再结合中国近年来的利率演化,以找出未来的市场的方向,也能帮助大家对利率有更深入的认识。 我们希望这次的分享不仅能够指导我们的投资、理财,更能够提高每个人的认知,激发大家的独立思考,降低恐慌和激动情绪,从而做出更正确的选择。 注意,本文目的以大众科普为主,由于笔者没有在大行、大基金固收部门工作和大学经济学科科研的经验,所以对这两个领域没有指导意义,本文也不会出现对各类利率产品的解读和交易方式的分析。 利率的「表」与「里」 关注利率涨跌,以及央行加息降息,只是其「表」。只有摸透利率的「里」,才能理顺利率市场的变动对整个经济体的影响,从而提高对市场判断的准确性,而不是迷失在财经新闻噪音和自媒体的胡乱解读上。 笔者将从这三个问题展开,如同剥洋葱般层层剖析利率的本质: 为什么要有利率? 利率的高低代表了什么? 利率是如何解释所有的经济现象? 为什么会有利率? 利率是法币的一种价格,除此之外,法币还有汇率、物价两个价格。 物价,被称为货币的对内价值,是货币所具备的商品属性,也就是说货币相对其他货物的价格,比如货币能换来多少斤谷物。历史上,在没有法币前,被人们充当货币、钱币的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金银铜之类的贵金属,还有贝壳、石子等耐磨损物品。 而一国的货币与他国不同的货币的价格,就是汇率,又被称为货币的对外价值。 这两种价格类似平时菜市场买菜、超市购物时的交易,普通人很好理解。 而利率,作为货币的金融价值,又被称作货币的时间价值,虽然概念抽象,普通人难以理解,但不妨碍它成为一切资产价格的基石。 和利率有关的商业活动,很早就在民间出现了,比如借贷和票据贴现,但将两者组合起来发扬光大的是国债的发行和流通。 1694 年,上千股东筹集 120 万英镑入股英格兰银行,并将 120 万英镑借给政府,并获得了同等数额的银行券发行权。由于这 120 万英镑既是英格兰银行的全部资本,也是出资股东对王室政府的债权,这相当于王室通过英格兰银行发行的国债。也就是说,这个合作使得英格兰银行变相行使了国债凭证做市流通的功能 。 基于《英国货币史:纸币的诞生和大统一》。
英格兰银行国债的流通,产生了资产复用的效果。政府借到 120 万磅金币,通过采购军火、招募士兵、皇室消费,这笔钱又流回了民间,而富人虽然钱被借走了,但国债可以抵用贴现,换成金币,自己的生意和投资并不受影响。 资产复用同样体现在后来的市政债、铁路债、股票上。至此,富人更愿意投资、持有生息分红的资产、证券、存款。大量金币、纸币流向劳工,劳工实际收入增加开始了消费,这又刺激了更多的贸易和生产,工厂和企业就会雇佣更多的人。 因此国债及证券的贴现、投资的估值、贷款的匹配等涉及跨时间计算的现代金融业务,都离不开利率,也因利率而联系在一起。 人类社会在被现代金融改造后,也逐渐意识到了金钱的本质是组织生产的一种激励。是不是金、银、铜或者其他物体并不重要,只要发出去的钱能正确激励生产和创新,恶性通胀和恶行贬值就很难发生,法币的利率因此成为比汇率和物价更重要的价格。 (责任编辑:admi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