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华达山脚下的淘金热Ballou’s Pictorial Drawing-Room Companion (1856) 期刊 任何物品,一旦被用作价值存储的载体,都会带来供给的增加;任何供给可以轻易大量增加的物品,一旦被选择成为价值存储的载体,都会毁灭存储者的财富。从这一陷阱可以推知,任何成功承担货币角色的物品,必然会有一些自然或人为的限制,限制其流入市场的增量,以保证其保值能力。 ————《The Bitcoin Standard》 货币的硬度决定保值能力
人们愿意选择某种物品作为货币,本质上是这种物品难以被复制的稀缺性,这保证了其重要的货币职能——价值贮藏能力。一种货币可经复制和生产的难度通常被人们称之为货币的“硬度”,硬度较低的货币称之为“软通货”,硬度较高的货币则被称之为“硬通货”。 纵观人类货币史,货币的硬度与保值能力几乎密不可分。在非洲西部地区曾有几百年将玻璃珠用作货币的历史,这些玻璃珠可被制成锁链、项链或手镯在当地流通。西非玻璃珠在当地的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昂,供应量有限,按照当今的话说即低通胀货币。玻璃珠在当地人眼里具有极高的货币硬度,具备足够强的稀缺性,是西非地区流通的硬通货,由此保护了西非地区人民的财富购买力。 腓尼基时期玻璃贸易珠来源:网络 欧洲的探险家和商人在16世纪造访西非,他们注意到玻璃珠在当地的高价值,由于欧洲的玻璃珠生产工艺远超西非,且欧洲人很少使用玻璃珠进行贸易,因此开始大量从欧洲进口低成本的玻璃珠换取非洲珍贵的资源。欧洲对非洲的入侵削弱了玻璃珠的货币硬度,慢慢地将其由硬通货变为软通货,逐渐腐蚀了非洲人手里玻璃珠的购买力,将非洲人的财富逐步转移到可以轻易获得玻璃珠的欧洲人手中。玻璃珠的大量泛滥使其保值能力荡然无存,其陨落令西非随之陷入贫困。后来,由于在从非洲到欧洲和北美洲的奴隶贸易中扮演的角色,这些玻璃珠更以“奴隶珠子”之名为人所知。 除了西方,我国也存在着超过4000年的货币史,成百上千种货币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被应用过,但至今没有任何一种货币幸存。从最开始的原始贝类货币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等货币,再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所使用的方孔钱,再到宋朝开创性的纸币(交子)实验、明清时期的“白银纠缠”。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创新意义的非北宋时期的交子莫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