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valanche 雪崩协议白皮书的译文中,是这样描述的: 「Avalanche 推出的 Snow *系列协议将经典共识协议的最佳特性与 Nakamoto 共识的最佳特性相结合。它们基于轻量级的网络采样机制,可实现低延迟和高吞吐量,而无需就系统的精确成员资格达成一致。直接参与共识协议的参与者从数千人扩展到数百万人。此外,这些协议没有利用 PoW 挖掘,因此避免了其过高的能源消耗以及随后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泄漏,从而是目前相对理想的轻量级,环保和静态的协议。」 AVAX 共识协议机制和属性Snow *协议通过网络的重复采样进行操作。最初,每个节点轮询一个很小的,大小固定的随机选择的邻居集合,如果绝大多数都支持不同的值,则切换其提议,重复采样直到达到收敛。实际执行过程中,上述操作将会在三秒内迅速完成。 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阐明运作机制:
具体来说,雪崩协议和同类型协议通过网路的重复采样操作建立亚稳态共识。在事件被创建并发送到验证者节点后,每个节点会随机选择一批固定数量相邻的节点询问,如果多数节点对事件叙述相同,那么即判断为真,如果大多数节点给出不同答案,则切换事件内容,重复采样将会多次进行直到达到收敛。 举个例子,假设每个节点联系五个临近的节点,信息的内容是选择红色或者蓝色,在初始节点看来这五个节点是非红即蓝,概率 50 对 50,网络中每个节点是公平的,节点会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从而选定红或者蓝,选择之后就不再改变,然后最初的节点会根据所有人选择的加权结果获得一个颜色,然后每个网络中参与的节点作为最初的节点重复这个过程,随着过程不断重复将会产生一个红色或者蓝色的倾向性,然后整个网络获得共识颜色。 简单可以理解为使用 DAG 结构实现模糊的 BFT 共识,但 DAG 网络中每个节点不用跟其他所有节点交互,只需要跟一定量的节点交互然后收集网络中其他节点的反馈,从而达成概率性共识。这种共识机制不像是经典共识需要节点了解网络中的其他节点,也无需担心节点数量过多导致的通信过于复杂,在节点数量较少的时候可以增多采样次数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而当节点数量较多时,因为通讯复杂度没有经典共识的高,也无需担心网络过于庞大影响效率。在网络中每个节点都是相同的,只要被允许参与到网络当中就是验证者,如果出现双花,那么将会出现矛盾的倾向性结果,双花的两笔都会丢失,而且双花的交易无法对其他交易产生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