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林如海注册了一个账号,投资了1.5万美元。在一个月内,又追加了3万美元。回忆起当时追加投资的心情,他说:“就是想着,反正已经投了10万元,干脆抓住这个‘财机’,再博一把。” 之后林如海陆续提现了5万元人民币,但这些钱他又用来在同一平台做“资产配置”,实际到账的只有大约8000元人民币。2020年5月,GCG发出公告,称要转为GIB数字银行。“上线”对他承诺,“开通了GIB,以前GCG的钱就可以提取出来。”于是,林如海又花了2000美元开通了GIB银行账户。 广西南宁的陆贵宁(化名)和女朋友一起在GCG投资了15万元人民币左右。2020年5月,他开通GIB之后,觉得自己被骗了。“GIB发出公告称,本金是提不出来的,会分3年释放,只有继续投资才能继续提现,再投资越多,释放的本金越多。”。 他没有继续往里投钱,刚开始一个月还能提1000元左右,2020年10月开始就提不出来了。目前为止,他已经提出了4万多元人民币,剩下的无法提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20年疫情开始之后,GCG和GIB这两个平台以疫情为由,拖延提现。现在提现通道已经关闭,GIB要求会员充值500美元,并且只有在2021年1月18日之前充值,之后才能继续提现。
所谓“对冲”,又是拉人投资的传销 林如海告诉记者,介绍他投资GCG的朋友自己也投了两三百万元,这个朋友还帮平台拉新了20-30人,都是家里的亲戚朋友,总共套进去的资金达上千万。 林如海还提到,他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个村主任带动村里的老人投资GCG/GIB,村里老人直接拿着两三万的养老金交给村主任投资。由于发现被骗后不断在群里发声,林如海已经被踢出该群。 林先生对记者表示,他拿的一直是“静态收益”,即自己投资的回报,还有一种“动态收益”,就是自己“做市场”,拉人投资。“我自己的钱都还没见到收益,怎么拉别人进来,这根本就是骗局。” 除了“动态收益”外,拉人做市场在GIB这个投资骗局中还有另一种称呼——“对冲”。 在金融领域,“对冲”指特意减低另一项投资风险的投资,是一种在减低商业风险的同时仍然能在投资中获利的手法。但是,在GIB的术语表里,“对冲”的意思是用新投资者的钱换出老投资者的收益。 被要求“做市场”拉人的还有黑龙江哈尔滨的赵宇(化名)。经她的表姐介绍,她在2019年4月在GCG投资了近60万元人民币。 由于对投资理财不是很了解,赵宇之前一直都是通过银行理财。她的表姐有30多年的金融行业从业经验,曾经做过某股份行的分支机构行长,目前在一家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做理财顾问。多年的从业经验加上又是家里的亲戚,赵宇毫不犹豫的相信了表姐的投资建议,选择了所谓的“暴利投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