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险协议Cover 里,参与者抵押资产可以生成某个项目的一个CLAIM 和一个NOCLAIM,持有CLAIM 卖出NOCLAIM 的是投保方,CLAIM 是发生的索赔的赎回凭证;持有NOCLAIM 卖出CLAIM 的是承保方,NOCLAIM 是未发生的索赔的赎回凭证。 以上这些都是(+token()、-token())的实例,它是指同时生成正、负两种token ,代表一个事物的两个相反的方向,正token 与负token 之和为常数。(+token()、-token())适合用来token 化存在某种对立关系的金融场景。 思考:我试着在这三种原生应用中找出共同或共通的东西,但是失败了。只有如下一些可能的推导。 1.对称性:上述三种应用都呈现出对称性,或者叫完整性?借与还、铸造与销毁、正token 与负token。这种对称性保证了所有参与方的权益,但这在现实世界中是较难实现的,或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去实现,比如需要依赖于信任和律法。但区块链可以通过代码天然地实现对称性。 2.无中生有:现实是无法嵌套发生的,因此《盗梦空间》里造梦师只能嵌套梦,但代码是可以嵌套的。我们用代码构建一个世界A,可以在世界A里嵌套出世界B。在世界B里,我们能够无中生有,只要在返回世界A时不带回世界B中的物质,保持世界A的守恒。闪电贷和狭义的(mint,burn)都有着无中生有的意味。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在世界B里做无中生有的事情,那么可否做更多的事情,包括打破原来世界的规则? 3.区块链最基本、最重要的原生应用是token:无币区块链曾经是一个讨论的话题,但这个话题在今天已被淘汰。随着DeFi 的发展,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到token 是区块链上最基本、最重要的原生应用。 token 不再只是发出来的项目代币,代表与项目相关的某种权益,它更是一种工具/产品,我们正是通过把金融产品token 化,才得以实现在DeFi 中重建一个金融体系。广义的(mint,burn)和(+token()、-token()),都是token 作为工具/产品的体现。 金融产品token 化或许包含两种设计目标,一种是通过token 实现原有金融产品的功能,另一种是让该token 更契合区块链环境,比如更容易以「池」的方式去操作,换句话说,就是以合区块链目的性的方式实现金融功能。后一种设计使得DeFi 不只是说把传统金融的东西搬到区块链上这么简单,它令DeFi 成为一种全新的金融体系。 4.区块链世界的物种是token:token(包括NFT)是区块链上的最小主体,它是区块链世界中物种的概念。创造新类型token,就是创造新物种,链上生态的「生物多样性」来源于此,进化发生于此。如果观察DeFi 的发展,会发现创造新类型token 确是有最多创新以及有最多被证明是行得通的创新的地方。 DeFi 尚处在物种大爆发的前期,对于整个生态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新类型token 的不断出现;在这个阶段之后,是未被淘汰的token 类型(物种)的自我的漫长进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