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货币市场,原题《对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的几点思考》 作者:冯梦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内容提要 近年来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央行及货币当局均在对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开展研究,市场上对央行数字货币利弊的讨论也在不断升温。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传统货币无法比拟的优势,但风险也不容忽视。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处于世界前列且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在复杂的国际关系背景下,我国宜高度关注其潜在风险,有策略地推动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 央行数字货币(CBDC)是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数字形式法定货币。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央行及货币当局均在对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开展研究,市场上对央行数字货币利弊的讨论也在不断升温。 一、各国央行都加快了法定数字货币研发进程 在央行数字货币进入大众视野之前,市场上由私人部门发行的稳定“货币”,但它与人们传统上携带的货币完全不同。它可以让身处世界任何地方的两个人通过互联网在几分钟内完成交易,但大多数零售商不允许把这种加密“货币”作为购买商品的一种支付方式,因为其价格波动很大,归根结底源于它并不是国家或央行发行的,无法保证其与传统货币以可预测的价格进行兑换。这种私人部门发行的稳定币往往被视为一种金融资产,而非用于支付的货币。同时,稳定币的匿名特点也让监管部门在追踪、追溯和打击经济金融犯罪方面也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央行数字货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如果别国央行发行了自己的数字货币并允许跨境使用,可能会侵蚀本国央行发行的传统货币的使用,并威胁到决策者传导货币政策的能力。截至目前,至少有36家中央银行正在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工作,但总体上还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其中,18家中央银行宣布了有关零售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计划,中国、巴哈马、柬埔寨、东加勒比货币联盟、韩国和瑞典等法定数字货币零售试点正在进行中,厄瓜多尔、乌克兰和乌拉圭等国已完成了法定数字货币零售试点,委内瑞拉则推出法定数字货币“石油币”。此外,新冠疫情加速了支付方式从实物现金向非接触支付方式转变,欧美等西方国家主要央行加紧了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美联储长期以来对法定数字货币的冷淡态度有所转变,俄罗斯央行宣布将研究发行数字卢布的可行性,欧洲央行也表示将研究申请“数字欧元”商标。 在全球主要央行中,人民银行的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和测试走在前列。2016年,人民银行就提出构建兼具安全性与灵活性的简明、高效、符合国情的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人民币数字货币拟采取央行—商业银行“双层运营”架构,定位于实现现金(M0)替代。截至目前,人民银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试验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功能研发、系统调试,目前已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等地开展了不同场景的小范围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