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主要说说目前已经发行 Token 的,和还未发行 Token 的几个 Rollup 相关 L2 项目。(因篇幅所限,每个项目只能简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资料) 02 LRC、Matic、Celer 1、LRC 路印可以被称作国产之光,被 V 神多次点赞。原因很简单,LRC 是第一个把 Rollup 技术做成了一个大规模应用的项目。 路印主打的是智能钱包、支付、以及路印 DEX - AMM 与订单簿都有的一款SWAP。 技术没啥问题,产品体验也不错,最大的问题在于 LRC 只是 Zk-rollup 的一款应用,而非 Zk-rollup 的通用性解决方案。 因此其 DEX 目前还处于孤岛状态,虽然交易体验不错,但深度和 Uni、Sushi 等 L1 DEX 差距很大。 长期来看,个人感觉 LRC 的机会在于能否将 LRC 拓展成为一个 L2 协议层,或者说至少成为 DEX 分支的一个协议层,否则单以应用拓展,在 DeFi 可组合性的制约下很难取得更大的成绩。 2、Matic 目前可以说是唯一一个算得上有“生态”的 L2 项目,基本以 DeFi、游戏与 NFT 为主,上面合作的项目比较知名的有 Aavegotchi、Terra Virtua、Quickswap 和 Injective Protocol 等。 Matic 近期改名 Polygon,战略方向从 Plasma 侧链转型 L2 聚合器,简单来说就是啥都做,现在已经有了侧链技术,过段时间也上 Rollup、ZK、OP和 Vadidium 。 这个怎么说呢,保持关注慢慢看,毕竟 ZK 和 OP 不是谁想要做就能做出来的,对于团队的开发实力要求极高。 再者 Layer2 聚合,感觉不像 YFI 那种 L1 聚合那么容易,概念听起来很美好,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要比想象的大太多。 3、Celer Celer 之前主打通道技术,在通道被“证伪”之后,提出了一个 Layer2.finance 的概念。简单来说,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 L1 到 L2 的去中心化 Rollup 中介,或者说代购。 用户把资金存在 L2 链上,通过特殊的 L2 交易形式,指明自己的资金希望被放到哪些 L1 上的 DeFi 协议中去。 当去往某一个 DeFi 协议的指令挂钩资金积累够多的时候,Layer2.fianace 把这些交易汇总,一次性调用去这个 DeFi 协议的函数,聚沙成塔,把原本需要的多次交易,简化为一个交易。 从这一点来看,很有那么点 Yfi 机枪池省 Gas 的意思。这个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 L2 可组合性的尴尬,在 L2 项目解决方案成熟之前,作为一个临时性方案可圈可点。 当然长远来看,L2 的大一统依旧是终极解决方案,届时 Celer 这种临时性方案的长远生存,是个不小的挑战。 Celer 对于“Layer2大一统”的思考也是非常的精辟,非常值得思考,原文如下: 用户在链正常运行的时候,以及链发生暂停和回滚的时候,应该怎样和应用交互,以怎样的状态为准?中心化交易平台怎么接入 L2 生态,是否将 L2 的 Token 和 L1 的同种 Token 等同对待?在周边生态设施缺乏支持的情况下,如何让用户快速进入和退出 L2 Rollup 链?区块链状态查询服务(类似 Infura 和 Alchemy),现在需要扩充 100 倍的容量,并且同时接入 L2 和 L1 进行复杂的验证和交易转发分流工作,这样的服务是否已经就绪?当出块节点试图停止出块进度的时候,客户端如何有效地通知客户并且保证迅速地将用户切换到 L1 交互模式以保证安全性?对于那些依赖预言机的 DeFi 协议来说,这些预言机是否准备好能够抵抗可能的 L2 禁言攻击?如果没有和 L1 同量级的状态同步延迟假设,大部分 DeFi 协议是否需要重新评估其安全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