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主权开始衰弱时,另一主权就会崛起。Ray Dalio 特别指出中国债券的持有率正在增加,虽然目前国际投资人持有中国债券的比例约是 6%,但随着对中国经济体的规模重新估值,中国债权持有的加权比例将会增加。 另一方面,如果储备货币债券继续增发,供给大于需求时,债券价格会下降,殖利率会上升,政府不得不增加量化宽松的规模购买这些债券,这会造成美元、欧元、日圆走弱;相比之下,中国债券提供相对有吸引力的利率,这也带动人民币的需求。 40 年的牛市可能产生的泡沫过去 40 年,受惠于经济发展、贸易国际化,债券市场一直处于牛市。因此,虽然近期债券下格下跌,但这并未真的伤害到多数投资人。 但试想,如果有一个原因,持有债券的人都想要抛售,会发生什么事? 目前各种到期日的美债债务资产约超过 75 兆美元,其中美国国债、票据约占 16 兆美元,其中不同期限的国债又占了 5 兆美元。而如果殖利率持续低落,那么投资人有两个选择,持有债券直到到期日,接着领取可怜的利息。又或是将债券出售,去换其它商品和服务。 不幸的是,这些资金量体太大,是无法全部出售的。也就是说,一旦触发最后的底线,大家就会开始抛售,形成负面加强过程,而 Ray Dalio 认为,一旦触发,事情就会变成不可逆的。 减少量化宽松反而是利多?历史数据表明,央行正在面临供需失衡的情况,债券殖利率可能超过经济复甦所需要,如此一来,央行就需要购买更多的国债,从而达到「殖利率曲线控制」,但这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现金会贬值。 Ray Dalio 用了一个有趣的譬喻。他将经济比喻成人类、政府是医师,病人脉搏骤降时、医师开始急救,急救发生作用,让生命指数开始复甦,这些指数就是股票、指数债券、黄金等资产。 这种向系统注入货币和信用扩张会推高金融资产价格。在利率低于通货膨胀增长率时,这让偿还债务更容易,也就是「借钱投资」是聪明的,推高各类资产价格的同时,即时是实体经济疲软的情况,经济也产生泡沫。所以在实体经济开始复甦、通膨预期开始缓升后,应该要减少药物的剂量。 Ray Dalio 认为投资人可以观察央行下一步的动作,看他们是否会增加量化宽松的规模;如果是,这代表他们正在面临供需失衡的状态;换言之,如果央行减少量化宽松规模,那才是真正利多:实体经济正在复甦。 长期债务周期已走到后期数十年来的经济刺激措施问题在于,这些刺激不断增加债务,留下不健康的影响。在大债务周期中,债务的增长快于收入增长的时候,就会引起问题。借钱的人希望获得比债券时殖利率更好的购买力,但贷款给别人的人则承受了额外负担,因为他们的利息远远跟不上本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