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金和跟投 储备金是基金中为了跟投保留的部分出资,准备多少储备金也经常是 GP 和 LP 争论的热点。如果储备金富足,那这只基金更倾向于晚几轮投资(方差较小);反之,就意味着 GP 无法在后续几轮融资里支持创始人,也无法通过融资来保住自己的持有比例。 积极参与投资组合公司的 GP (比如拥有董事会席位)在决定是否参与后续轮次时,是强大的信息优势的受益者。不过,这个优势被运用得太广了,以至于 GP 只要不跟投,就会被理解成一个强烈的负面信号,甚至可能危及创始人提高下一轮融资的机会,这会激励 GP 继续跟投他们本来不会选择的项目。 很不幸,最好的投资项目也让 GP 的一众竞争对手蜂拥而至,按比例投资的权利可能非常难以获得或者得到保障。储备金让 GP 能够双倍押注这些成绩斐然的公司,但他们必须管理逆向选择的风险:将增量跟投资金配置到投资组合的底部,比配置到头部四分位更容易。 除了守住投资占比,储备资金还是其他因素的重要砝码。在风险投资中,如果 GP 不能在随后的几轮中拿出额外的资金来履行按比例分配的权利、摊薄保护权(dilution protection right)和优先清算权(liquidation preference,解决的是在公司发生清算事件时剩余资产的分配问题,投资人如享有优先清算权,则剩余资产须向投资人作优先分配后,再按照约定进行二次分配),那么已经协商好的这些保护措施都可能失去价值。保留储备金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确保手里的优先股不会流失成普通股。 然而在 crypto 领域,故事有了另一种展开方式:1)需要参与的后续私人投资轮较少,2)早期投资轮次的传统投资人保护较弱,3)在业绩优秀的公司变现之前,可以部署的累积资金量较低。因此,对储备金的需求也就减少了。 那么,应不应该保留更多的储备金,用来跟投公共 token 市场的网络? 毕竟,基于通胀的 crypto network 具有类似于传统风投后续融资轮次的稀释动态。虽然非加密风投预计变现之后不会有太多额外的稀释,但 crypto network 的通胀时间表或者共识机制一般会逐渐稀释早期支持者,直到它的网络完全铺散开来。 因此,为了之后公开市场的购买,crypto VC 也许会希望保留储备金,或者广义采矿(Generalized Mining,首次出现是 2018 年 10 月,由数字货币投资公司 Coinfund 提出,被数字货币的建设者认为是进入到了挖矿 2.0 阶段,广义挖矿的定义是,去中心化的网络邀请用户通过运营不同的服务而做出贡献,所有参与者能从中获得回报,从而实现整个网络价值的最大化),用来避免股份被稀释或者赚取增量分配,同时从根本上支撑整个网络。 传统风投机构可能难以接受这种观点,为了通过公开市场在 crypto network 上加倍投资,而保留储备资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