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的是CBDC的实现路径:根据消费者实际需求改变的CBDC金字塔结构。CBDC的内核虽然不变,但出于国情和实际使用需求的不同,CBDC可以采用不同的机制设计。BIS的报告《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中给出了一个名为CBDC金字塔的系统性框架,有助于我们厘清CBDC的可能形态,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字人民币选择的深层含义。 运营架构:单层还是双层?单层架构意味着CBDC直接由央行向公众发放,但公众对于支付便利性的要求将会导致央行职能发生变化,央行可能需要从一个政策制定导向的机构转为专业的IT架构开发者。此外,根据NBER工作论文的理论分析,如果CBDC直接向公众开放,博弈的最终结果将是金融脱媒,公众倾向于将所有钱存放在央行,从而削弱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考虑到当前中国的电子支付已经非常发达,公众对于数字人民币的便捷性要求也会更苛刻一些,因而这种情形下,博采众长的双层运营体系将更为合意。混合运营表示并不边缘化商业银行,央行仅承担CBDC向商业银行批发的工作,而兑换赎回以及流通环节仍然交给更擅长运营用户体验的中介机构完成。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和电子支付一样,数字人民币的流通环节由中介机构完成,但央行保留所有数字人民币的资产副本,在中介机构发生破产或技术故障时,公众仍然可以追回自己持有的数字人民币资产。 账本模式:中心化还是分布式账本?对于央行主导的单层运营体系,基本上只能采用中心化账本模式,即每笔交易都只由央行一个中心化节点更新,类似于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上显示的余额,都是由单个支付机构维护的。如要采用分布式账本,则意味着需要类似于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记账并公开广播,并保证单点故障或恶意不会影响账本一致性,但这种做法的代价就是支付效率低下,对系统性能要求高。比特币本身没有信用支撑,拜占庭容错(恶意节点无法篡改结果)可看作维持其价值的保证,一般需要1个小时才可视作交易确认,这显然无法满足高频次的日常交易需求。而CBDC本身作为一个中心化的发行系统,就没有必要牺牲效率实现完美的容错机制,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维护账本。而对于“央行-商业银行”的双层运营体系,“获得许可的”分布式账本则比较可行。比如加拿大央行采用的Corda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加入共享账本之前,金融机构需要首先获得审核许可,加入后则不再需要每次交易都去核对账本一致性,从而大幅提升效率。姚前在《区块链与央行数字货币》中提到,“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二元模式下,一方面将核心的发行登记账本对外界进行隔离和保护,同时利用分布式账本优势,提高确权查询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另一方面,由于分布式账本仅用于对外提供查询访问,交易处理仍由发行登记系统来完成。”由此可见,数字人民币在类似思路的基础上做了改良,受许可的金融机构可通过分布式的共享账本验钞,但交易层面是各银行自行维护独立账本,并定期(比如每天)与央行的总帐本汇合,以此来规避每个银行同步确认交易的性能瓶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