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定数字货币 比特币疯长和“超主权货币”出现,不断挑战传统主权货币地位,迫使各国央行谨慎评估纸币被取代风险,思考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法定数字货币由央行发行并信用背书,与纸钞等价,是具有价值尺度和法偿性的支付工具。法定数字货币最早源于2014年英国央行发表的《支付技术革新与数字货币的兴起》报告[2],英国央行随即开启了“数字英镑计划”,掀起了主权货币体系有史以来最大的改革。国际清算银行(BIS)2020年四季度向全世界65家央行发出的调查问卷显示,有86%的央行表示正在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进行研究或实验[3],法定数字货币已经引起全球各国央行高度关注。2020年底,我国开始在北京、深圳、苏州等多地开展法定数字货币(DC/EP)试点使用,成为全球大型经济体中最早发行测试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 二、引发的主要风险 (一)私有数字货币引发的风险 私有数字货币存在交易匿名、资金可跨国自由流动、交易不可逆等特征,因其游离监管之外,其风险随着价币“过山车”,给市场参与者及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的潜在风险正在不断累积。一是加密资产易引发洗钱及恐怖主义融资风险。加密资产体系中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均为匿名,模糊的交易链使得不法分子易于掩盖其资金来源和投向,为洗钱、恐怖融资及逃避制裁提供了便利。二是加密资产体系缺乏透明度且监管缺位,给消费者带来法律交易风险、资金结算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技术漏洞风险、集资诈骗风险等多重风险。三是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加密资产使用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加密资产一定程度上对现金、银行存款和非银支付工具形成替代,单个加密资产体系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正在不断上升。 (二)稳定币引发的风险 稳定币在保持币值稳定、便利跨境交易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也存在着成长为“超主权货币”的可能,但在金融稳定、监管合规、技术安全、隐私保护、跨境洗钱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少挑战。一是缺乏监管的稳定币难以恪守固定兑换比例承诺,稳定币超发和操作市场的丑闻屡屡发生;二是稳定币挑战现行的跨境支付监管制度体系。跨境支付的主要成本来源于各国监管制度的差异,但新技术和新支付工具只是绕过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三是稳定币改变数字资产确权和交易方式,规避现行的数据监管方式和规则,特别是将极大改变数据监管方式和规则,给数据流动监管带来新的挑战;四是可能助长恐怖主义资助,催生跨境洗钱新渠道。搭乘了传播工具的稳定币能够实现在全球转移资金“像发送短信或分享照片一样轻松”,这无疑是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噩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