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对Z世代的作用就像是酒精,可以将压抑的情绪放大很多倍释放出来,所以Meme代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爆红—— 狗狗币是大家对比特币的调侃,凤梨币是在讽刺DeFi泡沫,LOWB更是直接向自我开火……所有的Meme代币都是击中了特定群体在当下微妙的情绪,然后让这种情绪得以释放(或者说排泄)。 假设在杨笠关于「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的言论发酵得战意正浓时,有人蹭热点发行了「普信币」,然后进行各种空投以及挖矿,毫无疑问当时一定会非常火爆。但是火爆之后呢? 大概率什么也不会留下,因为这种情绪已经成为了过去式,那么基于这种情绪而发行的Meme代币也是如此。 一切速成的事物往往意味着速朽,Meme文化并未打破这条准则。 对于所有想参与进Meme代币的造富神话的投资者而言,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场游戏的规则—— 第一推动力是基于Meme文化的共识者,他们在意的是当下情绪的表达,而不是财富的增长。 第二推动力才是冲着财富效应而来的投机者,注定要承担所有的风险,然后获得也许可能大概存在的收益。 第三推动力则是几乎无风险的套利者,作为前两者之间的润滑剂而存在,只有当这三者同时具备,这场游戏才玩得转。 游戏总有「Game Over」的时刻,当作为第一推动力的群体的注意力开始转移时,Meme代币的价值一定会随之消散,那些在FOMO情绪中入场的投机者将为整场游戏买单。 物理世界的Meme价值载体(如核桃、邮票、明星海报),终究会随着那些人的老去而进入垃圾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与此同时还会有新的手办、周边衍生品在生产与交易,虽然最终的归宿也是垃圾站。 而加密世界里的Meme代币及NFT,虽然永不消亡,但会作为数字幽灵静静地躺在数字垃圾站无人问津。 也许多年后依然会有人缅怀青春并为之付费,大概跟今天的土豪大哥在传奇游戏里氪金互砍,以此缅怀他们在上古时代的网吧里的快意人生。 在加密世界,没有永远的Meme代币,但永远有Meme代币。Meme代币作为货币终将走向失败,但作为社会实验则很有趣。 资深加密货币支持者们对Meme代币的批评,本质上是作为移民社会的加密世界里的群体冲突的产物。 可作为移民社会的美国融合了几百年都还无解种族冲突,在去中心化的加密世界里就更无解了。 当然,也无需有解。 这是一个关于表达对Meme代币看法的游戏,无论输赢,似乎没有输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