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画、一段音乐被发到网上后,会被谁、以什么样的方式使用,创作者本人并没有有效的话语权。而一旦作品上的水印在某个传播环节被抹消,创作者甚至无法证明作品的原创版权。哪怕作品广为流传,作者本人仍然有可能既挣不到钱、也挣不到名。 如何给作品打上抹不掉的“水印”、让作品的传播为艺术家带来真正的价值?NFT所具有的的唯一性和稀缺性,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数字艺术品的“防伪”难题。 NFT所呈现的代码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证书,这个证书指向唯一的、特定的一项资产,这一资产可以是一副艺术品,也可以是现实中的一栋房子。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NFT为作品打上“时间戳”,证明了创作者首发,哪怕之后这件作品被不停复制、再传播,“时间戳”也可以保证作品“原件”的唯一性,数字作品的所有权认证得到了解决,作品的展览权、所有权、版权也因此被分隔开来。 一副NFT作品无论如何转手、被谁购买,由于拥有“确认的数字证书”,作品的版权所有权仍然由原作者完全保有,创作者能够持续从每一次交易中获利。以交易平台Super Rare为例,进行一手交易时,艺术家获得85%,平台获得15%;再次交易时,卖家获得90%,艺术家获得10%。 同时,在公链上发生的每一次交易都会被记载且记录可追溯,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每一位拥有过、或正拥有着这一作品的买家是谁,作品的权益转移和金钱交易无需第三方担保,且可确保其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 另一个方向上,“无中生有”的虚拟世界如何与真实世界真正打通是各行各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区块链技术自提出至今,实际应用的场景始终只局限于金融、银行业,NFT落地艺术品市场,被看作是最有可能完全打开两个世界的一种渠道。 “NFT不是内容,是载体,”Zonff Partners合伙人王翔在一次公开分享中表示,“我不会仅依靠一个IP进行投资,而是会更关注它的机制玩法,也就是说基于这个NFT Token,会不会有更多的区块链场景被创造出来,这会是更长线的价值,而非电商交易的区块链化。” 需求是终极的推动力,NFT的火热同时也被归因为“属于新消费领域,符合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孙博涵就认为,目前整个艺术市场的购买动机在从收藏向消费转移,其中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专家诺亚·戴维斯(Noah Davis)也曾表示,藏家人群结构、喜好眼下正在发生转变,年轻藏家对新兴事物更加兴奋,这种转变正是佳士得想要把握的东西。 而施鲁航则认为,市场泡沫会给行业带来收益,也会推动好的平台进一步完善自身,让真正想为行业做事、推动行业正向发展的公司被留下,而投机者是终会随着泡沫一起消散的。目前主流的NFT交易平台大多由国外公司运营,平台间的差异化战略主要在于产品类别。例如,OpenSea主打“综合交易平台”,除了艺术品之外还有卡牌、域名等板块;Nifty Gateway则主打与艺术家的独家联名合作,平台实施邀请制或申请制,对于创作者及作品质量进行整体把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