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扩容进入 Layer 2 时代,早期的扩容方案如今发展如何? 一眨眼,从 17 年「扩容」这个词进入圈内大众的视线至今,已然 4 年过去了。 4 年里,无数的团队为了区块链扩容大计做出了卓绝的努力,他们有的致力于提升比特币或以太坊的可扩展性,有的则干脆另起炉灶,想要没有技术包袱的实现更好更快的比特币或是以太坊。 而随着 Arbitrum 的主网上线,我们对于「扩容」这本书,已经翻到了倒数第二章。相信几年之后伴随着 ETH2.0 分片+Rollup 的「最终章」,扩容将不再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主旋律。 在终章之前,让我们简单回顾下过去几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那些扩容方案: 通道:闪电网络、Raiden、Celer、Connext提到扩容,通道可能会是很多老玩家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词。 最早的扩容技术应该算是比特币闪电网络,然后 ETH 上面有了类似的 Raiden (雷电网络),包括后来的 Celer 等项目。 闪电网络作为最早的扩容方案,拿发展时间和今天的数据来看,无疑算是「失败」的,Raiden 在 ETH 的扩容方案里更是存在感最弱的一个。 原因无它,通道技术的原理是在交易双方间开启多个微支付通道,互相连结并形成网络,多数时间里只适合固定交易对象的高频交易场景,且通道节点需要质押金额,由于质押金额的不同,非常容易形成不同的路由瓶颈而导致转账失败。 闪电网络在 17 年时有一个视频的讲解和推导特别火,随着通道节点越来越多,那些中大型节点,也就是有着更大质押金额的节点,会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其不会造成路由瓶颈。而那些小金额的节点,会逐步淘汰。 很简单,如果你想在 A 到 Z 之间通过闪电网络转 10 个 BTC,那么途径的的 B,C,D 等闪电节点,其 BTC 余额大于 10 的才会被选中,小于 10 的自然要绕开。长此以往,很容易推演出来,闪电网络会慢慢自发演化汇聚到一个最有效率的方式,即几个超大节点参与到几乎所有的路由。 嗯?这和我们传统的用户 - 银行 - 用户有什么区别?这些超大节点不就是银行么?这还是主打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和比特币么 ? 关于通道技术,除了闪电网络,目前最值得关注的两个项目是 Celer 和 Connext,原因在于 ETH 目前 Layer2 割裂严重,若是短时间无法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那么在几个 Layer2 之间搭建状态通道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割裂性」,反而会成为必不可少的技术方案。 但不管怎样,通道技术注定只能作为一个扩容方案的「辅助位」,站不到前排,更不用提 C 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