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流程,除去最后一步,都与方案 a 相同(即可能出现超发风险),而最后一步,则相较于 a、b 两套方案提出了对跨链触达的每一条链都要有一个流动性池的要求 >>> 此方案的代表作为 Anyswap v2。 从此方案开始,由于用户最终在目标链使用的资产已非跨链桥铸造的代币(Wrapped Token),而是目标链上普适性的代币,所以跨链后的资产已脱离跨链桥的背书支持,AC 称之为非托管方案,安全性较之前有了巨大的提升(USDC 的价格崩盘可能性远低于 anyUSDC) 打包 + 铸造 / 销毁(Wrapped + Mint/Burn):此方案是 b 和 c 的结合,即在 b 方案的基础上让 Fantom 上的每一枚 anyUSDC 都是根据在其他链锁定的 USDC 1:1 铸造而成; 除了延续非托管方案的安全性外,由于 anyUSDC 是去中心化的合约在按照 1:1 的控制下进行产生,故而排除了桥的所有者进行超发的风险 >>> 是目前我最推崇的方案,也最安全的多链资产生成方案,Anyswap V3、Shuttle Flow 便采纳的此类方案。 单链桥 VS 多链桥 根据对目前市场上去中心化桥中支持与不支持多链跨链项目进行总结、比对,得出在机构层面的差别: 单链桥:大部分的单链桥项目都是把预言机+共识结构(针对跨链行为)的主结构放 在起始链或目标链内,与其中一条链绑定度较高,即只为方便两两互跨。 多链桥:相较于单链桥,多链桥大多将预言机+共识结构(针对跨链行为)的主结 构独立于每个目标链 / 起始链之外(实质是不需要过度依赖其中某一条链),从而 在实现 N 条链互跨的情况下,需要搭的桥数量为 N,而非 N*(N-1)/2 的天量。 (P.S. 这图确实和 Polkadot / Cosmos 的 Relay Chain 理念长得很像,不得不承认「跨链鼻祖」团队的眼光) 主流跨链桥的发展方向如果你已经对预言机、打钱以及单 / 多链有了理解,那下面的赛道 mapping 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在正式分析技术前,我们其实可以看看每座桥实际跑下来的数据,不难得出俩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