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起,人民币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EP)先行在中国国内几个城市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引发了西方的高度关注。美国有学者指出:“今年4月下旬,中国在数字货币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经过5年多的研发,中国成为首个对国家数字货币进行实测的主要经济体。这表明,在未来数字化的世界经济体系核心领域里,中国已领先美国数年。而美国的政策制定者还没有为此做好准备。”俄罗斯媒体则称,“中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一旦挑战美元作为全球主要货币的地位,将旋即演变为国家安全问题。”日本专家指出,“中国正加快研发央行数字货币,短期目的是加强对国内金融交易管理,长期目标则是运用于‘一带一路’沿线,扩展以中国为主导的经济圈和国际秩序”,“如果中国率先发行人民币数字货币,将影响甚至引领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 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围绕“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争夺主导权态势明显。人类货币可能进入数字技术和国家主权信用相结合的阶段。在数字化驱动和国际体系演变的大背景下,在加快人民币数字货币研发和应用的同时,我国应高度重视各国的相关动向。 世界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现状(一)国际清算银行发布最新数据 2020年1月,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发布的全球数字货币显示,在占世界经济总量90%的66个国家中,有6家央行表示3年内可能发行可供个人和企业“一般使用”的CBDC,覆盖全球约16亿人口。另有12家央行表示有望在6年内发行CBDC。各国CBDC的研发进度超乎想象。 刺激全球数字货币研发升温的*****是美国脸书公司(Facebook)于2019年6月18日推出的“天秤币”(Libra)发行计划,因其超主权货币的性质,引发各国央行和政策当局的强烈关注。天秤币锚定一揽子货币(美元50%、欧元18%、日元14%、英镑11%、新加坡元7%),由数家金融科技巨头共同监管,拥有23.2亿用户,占世界人口的30%。如果人民币被排除在这个经济圈之外,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无疑是一重大劣势。天秤币将影响主权货币政策,并引发汇率风险。因此,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政府都对其持保守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