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区块链被认为是“下一代颠覆式创新技术”,其核心优势就是通过去中心化,运用数据加密、时间戳、分布式共识等手段,构建全新信任机制和高效协同机制,从而催生诸多全新的应用场景。即日起,本报将推出“大话区块链”系列报道,从“顶层设计”到“场景落地”,从技术基础到未来远景……深入探讨区块链的“前世今生”。
作为一项被认为将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的新技术,区块链已成舆论焦点。“几年前,我开过区块链这门课,当时大家并不在意,可现在每4个学生申请选课,只有一个人能选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教授宋晓冬的亲身感受,是区块链热度的一个证明。仅今年上半年,全球区块链行业就发生了216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高达165.37亿元。
在中国,区块链技术同样在全速奔跑。2010年,国内经营范围包含区块链的企业仅有379家,但截至今年10月底,国内区块链公司已达27513家。按照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的说法,这项新技术能够为实体经济和金融系统“赋能”:“‘诚实’与‘透明’的区块链,其优势可以概括为范围广、跨主体、提效率、降成本。”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被认为是未来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在回答一系列问题之前,让我们先面对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区块链带来的价值互联网,究竟如何推开了信任世界的新大门?
不可篡改的“大账本”
官方将区块链定义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这些晦涩的名词背后,到底是一项怎样的技术?
“简单来说,区块链技术就是一个经过特殊加密、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同时记录同一笔交易的大账本。”树图区块链创始人龙凡这样解释,“信息生产部门负责记录存储信息,也就是‘区块’,而信息使用相关方之间通过‘链’式加密方式传递,任何人都可以进行记账,但是如果想要对账本中记录的某一信息进行修改则几乎不可能。”
一个比喻或许更加简明。比如买家从卖家手里购买了一件商品,买卖双方就同时向全网“喊话”:我们完成了一笔交易。然后区块链上的每一个节点就同步记录下这笔交易,一个个小账本构成了一个超大账本,同一笔交易在不同的小账本上保持一致,公开透明,无法篡改。
解决信任问题,因此成为了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它的能量正在于,以技术保证建立了一套去中心化的、公开透明的信任系统,从而让数字世界跟物理世界一样真实。“说到底,区块链就是一种无需信任积累的信用建立范式,任何互不了解的个体通过一定的合约机制,不再需要一个中间方,就可以达成信用共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接受经济日报独家采访时表示。
按照对节点开放程度的不同,目前主要把区块链分为3种类型,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它们相当于向所有人开放的公开账本、企业内部的私有账本和多个公司组成联盟,内部所用的公用账本,但信任始终存在。基于信任,新的应用方式应运而生。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副总裁蒋国飞说得相当坦白:“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交易不可信等问题,形成了像电商、社交、内容等信息互联网商业模式,使信息得以有效分享,区块链则直接构建起基于信息互联网上的价值网络,它能够对代表价值的资产进行可信的数字化连接,并记录它们在各方之间的流动、权益分配等完整过程,大幅简化资产在传统流转环节中各方协同的摩擦。”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肖雪同样认为:“互联网在区块链的深远影响下,正在由信息互联网时代迈向价值互联网时代。区块链让人们能够在互联网上,像传递信息一样方便、快捷、低成本地传递价值。云计算、人工智能是新生产力,大数据是生产资料,而区块链是生产关系,贯穿整个技术体系。”
水落石出后的真价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