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远,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则表示, 2020年,将因为两件事情而刻入历史坐标,一是新冠疫情,二是数字货币。
但是,现在很多文章来解读央行数字货币,都显得过于晦涩难懂,那么这次小编尝试从用户角度,试图抛开形而上的概念描述一下央行数字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启动数字货币研究。货币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石,基础货币更是货币的基石。一旦央行数字货币落地,基础货币形态重构对金融体系和经济系统带来的深刻影响不言而喻。人民币发行的唯一主体是央行。央行数字货币本就是人民币,所以央行数字货币推行与否并不动摇人民币的中心化法币地位。
4月14日晚,一张央行数字货币在农行账户内测的照片在网络上疯传,随后,数字货币有关概念股连涨3天。17日晚,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发布,网传数字货币信息为测试内容,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这也从侧面证实上述照片为真。
目前主流支付工具可分为电子支付和现金两类。其中电子支付手段主要包括卡基、移动和PC端三类。虽然目前电子支付的具体方式极为丰富,但仍存在两点不足,一是不同平台之间支付并不兼容,二是不能实现双离线支付。
简单来说,央行的数字货币就是电子化的纸钞,简称DCEP,替代的是现金 。“数字货币的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它的形态是数字化的。”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说。
央行数字钱包是用户开设在央行的存款账户,用户为央行债权人。央行数字货币是中国的货币体系应对已经到来的数字经济时代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金融创新。
央行数字货币相当于集合多重支付方式的超级“支付宝”。央行数字货币实际上是普通公众开设在央行的存款账户,享受央行的信用背书。
现金有通过防伪技术做安全保障,DCEP则通过加密技术,而支付宝因为是账户,它依靠的是账户安全体系。所以,有些人,把DECP理解成第六套人民币,这也不为过。所有衍变的方向都是在提高商业效率的方向。
央行行长易纲2019年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来中国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的目标是替代一部分M0(流通中现金),而并非去替代狭义货币M1(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或广义货币M2(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它存款)。
基于目前的框架和形态设计,央行数字货币几乎各方面均优于第三方支付。故而我们倾向于认为,在支付领域,央行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终究难以各具优势而在市场中互补共存。长期来看,两者终归难以逃脱竞争关系。
央行数字货币推广难点在于,如何在当下电子支付非常普及的情况下让公众接受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异的新型电子支付手段(央行数字货币)。具体落地和推广过程中,不排除央行为享有第三方支付流量优势而与其达成合作。
从国际上看,各国民间机构是比较积极的,其中美国互联网公司Facebook就联合了一些互联网公司、支付机构和金融机构,发布了Libra白皮书。但是,各国的官方机构特别是货币管理部门都比较审慎。他们怀疑的人比较多,最担忧的就是安全性。更加让人担忧的是,如果这种数字货币发行掌握在私人机构里,可能会冲击现有的货币管理制度。
由央行来开发数字货币并进入到发行试点这么一个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在全球所有的央行中间应该是最快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天网查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