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风险a.运营&推广问题 目前InstaDApp还是过于极客,相当一部分DeFi用户对InstaDApp仍然缺乏了解,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用户对InstaDApp的认知与其TVL远远不成正比。不过团队应该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一方面在招聘运营主管,另一方面,6月份宣布了与ADN(Asia Defi Network,longhashVC创办)的合作,由ADN协助InstaDApp的社区运营。 b.产品规划问题目前并没有看到有明确的项目路线图,过往来看,除了本次将要强推的DSL,在近1年多的时间里,项目方大部分成就也源自于见招拆招,而并非针对特定目标的有意为之,背后也显示出团队并不长于规划。 产品扩展问题:目前InstaDApp的产品形态所能比较容易支持的,仅限借贷类或基于借贷的产品。但是后续如果这的要成为DeFi的入口,InstaDApp需要整合的DeFi产品类型(如衍生品交易、保险等)还相当之多。而在InstaDApp的DSL框架之下,想要接入一个新类型的协议,需要比较多的开发工作量。 c.智能合约风险虽然DSL经过了Peckshield的审计,但是DSL仍然是DeFi世界内的新事物,独特性带来了特殊的风险。 第四节 初步价值评估1.五个核心问题项目处在哪个经营周期?是成熟期,还是发展的早中期? 项目的核心产品上线时间较早,在众多DeFi产品中,处于较为成熟阶段;但是DSL仍然处于概念落地期,并不成熟 项目是否具备牢靠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来自于哪里? 项目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源自创始人对DeFi深刻的理解、和早期迅速解决问题并产品化所积累的声誉、以及与头部DeFi项目、顶级投资机构建立的深厚友谊。但是这种竞争优势并不牢靠。 项目中长期的投资逻辑是否清晰?是否与行业大趋势相符? 项目中长期的目标是使得defi更加易用,通过激励开发者以提升用户在使用defi时的体验。随着defi的逐步发展,作为聚合层的InstaDApp的意义将会进一步凸显。项目发展方向与行业大趋势相符。 项目在运营上的主要变量因素是什么?这种因素是否容易量化和衡量? 目前项目的运营水平在同TVL项目中属于较差水准,需要继续寻找人才来强化运营推广。 项目的管理和治理方式是什么?DAO水平如何? 项目刚刚发布治理代币INST,将治理改为DAO,目前尚未实际进行治理,无法衡量DAO水平。 2.估值评估 InstaDApp的DSL虽然愿景很好,并且也能够有效的和现有产品结合,但目前仍然处于概念落地阶段,还并没有成规模的应用上线,我们无法对这块业务进行估值。 对于作为DeFi入口的InstaDApp,由于业务形态最为相似的DefiSaver、Zapper、Zerion都尚未发币/上市,虽然并且Zapper、Zerion也都获得了一些顶级机构的投资,但是坦率的讲,这类产品目前都还没找到一个良好的价值捕获模型,我们认为,DeFi聚合层的爆发尚有待时日。因此目前,我们也无法准确评估InstaDApp作为流量入口的估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