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即讯息」,区块链是天然的艺术媒介吗? 谢尚晋是一名收藏家,同时也是艺术金融行业专家。他曾管理多支艺术品投资基金,总额近 10 亿元,是国内第一批艺术品基金管理人。 「艺术品的价值是来自于艺术审美在精神上的享受,艺术载体是艺术家传达审美意象的物质手段或媒介系统。」谢尚晋这样向律动介绍。「人工载体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人们以艺术方式掌握世界的手段。例如,人工颜料可以更丰富、更细腻地表现色彩。」 「艺术为人类提供永恒之思,而技术则是日新月异的不断更迭。」cocafe 创始人石岚也提供了相同的观点,「人类技术发展都会导致艺术语言和词汇的丰富。」石岚曾担任佳士得高级顾问,对诸多艺术领域都涉猎颇深,特别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以及正在兴起的数字艺术、加密艺术。 人工载体的发展,无疑是在推进着艺术的发展。石岚向律动这样介绍,「每一次人类技术发的展都会导致艺术语言和词汇的丰富。比如有了照相机就有了摄影,有了电视就有了录像艺术。」也就是说,没有什么理由能让人们确信,区块链的出现不会带来新的艺术形式。 谢尚晋也表示,「在艺术创作更多地依赖于天然载体的时期,艺术语言相应地显得较为贫乏,而人工载体出现后,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语言,因而也使得艺术世界呈现出更为复杂和多样的状态。」就此意义而言,加密艺术是一次突破,一次革命。 在传统的艺术创作中,媒介和材料总是第一位的。起初,艺术家只能局限于画布之上进行创作;安迪·沃霍尔把罐头、可口可乐等商品当作艺术表达的媒介;装置艺术家们通过纤维、金属、钢筋进行创作。 杜尚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比艺术家的思想更重要。一个艺术品可以通过绘画、摄影、雕塑、行为、语言等多种方式表达,而艺术家需要选择的,只是哪种表达更适宜。而区块链技术为艺术创作者们提供了更丰富、更具革命性的媒介和手段。 「正如最近特别火的 NFT 艺术一样,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都需要一个被接受的过程,但艺术还是要回归它的本源。NFT 只能作为一种新的工具,真的的创作还是要看艺术家如何去使用。」谢尚晋是这样认为的。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对于媒介间性的讨论集中在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艺术中,聚焦于文本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媒介间性理论可以作为媒介理解媒介融合的另外一个维度,它视媒介文化为融合主体,考察新旧媒介在冲突中对话、在协商中共谋的动态,以及两者合作共建主流价值体系的过程。 二十世纪末期,媒介数字化浪潮对文学和艺术生产领域产生全面的影响。麦克卢汉曾直言,「媒介即讯息」,认为媒介在艺术生产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媒介,这种媒介将其与其他的艺术形式区别开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