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比特币们希望以民间发行的方式形成共识和信任,并在哈耶克理论的指引下最终颠覆现有的官方货币体系。Libra则想以财富实力的方式形成共识和信任,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发起攻击。历史上许多金融创新确实都是民间发起,包括货币和各类支付手段。但就货币而言,能持续的不多。至于各类地下经济现象,历来多有,走私、地下钱庄、各种转移资产的媒介等,这些是长期存在的现象,但并不等同于普遍被接受的货币共识,更何况,所有这些现象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赚取阳光下以当时流通货币计价的财富。所以,比特币已经异化为被炒作的资产,Libra则尚未萌芽即被扼杀。奇怪的是,Libra居然被许多专家作为现实存在的一种创新在论述。 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像历史上的货币体系一样,不可能是永久的存在,目前也确实显露了不少败相。这应该是百年变局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时刻,出现各种以数字货币创新为口号的颠覆现有货币体系的理论和行动,确实不奇怪。 货币更替的决定因素不是载体 是否一种价值更高的物品作为货币或一种更先进的技术作为货币,就一定能战胜原有的货币?实际上,货币的共识和信任,并不是由货币的载体所决定的,或者说货币载体不是主要决定因素。 货币理论有所谓劣币驱逐良币之说,确切地说,应该是假币驱逐真币。明清两朝,银与铜钱并行,有说是银钱双本位。究其本质,不可能是双本位。从制度安排看,银与钱有固定兑换比例,但政府税收一律用银。有这一安排,并没有出现铜钱驱逐银的问题。让人奇怪的是,到明代,中国已有2000年左右的铸币史,并且当时还在铸造铜币,却没有铸造银币。我以为,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安排。不铸造制式统一的银币,就不需要鉴别银币真假,只要对银进行称重和辨别成色即可;因为有银在,铜币只是在小额交易中流通,造假和造次的获益不大,即使有,对经济不会有太大冲击。这样的安排,国家对货币体系运行的管理成本是最经济的。所以,劣币驱逐良币,只有在同样面额、同样材料的情况下,以次充好才会发生。这与环保企业与非环保企业道理一样,生产同样的商品,不环保的企业成本低,必然把环保的企业驱逐出市场。 明代银钱并行最后崩溃,一方面是因为白银外流,市场上流通的白银减少,但政府不改变银钱的兑换比例,税收按原比例收取银两。税收是刚性的,这造成市场上白银兑铜钱涨价,形成货币标准的双轨制,导致市场混乱;另一方面,朝廷由于战争、腐败等,已经失去了重新建立共识和信任的能力。很快,明朝灭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