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整个金融史上,私人货币希望触达主权资产负债表的案例有很多。当下就有一个曾经在美联储任职的官员,退休以后做了一个狭义银行项目,他希望把所有的钱存在美联储(100%准备金),本质上就是一种借助传统金融体系和主权当局资产负债表完成设计的稳定币。 因此Libra并没有什么新意。它其实是想借着传统金融体系和主权当局资产负债表从事自己的私人货币的业务。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星巴克的消费卡实质上就是星巴克币,星巴克的充值卡的商业模式或许还更好,因为买了星巴克消费卡以后,不能再兑成美元,星巴克不需要提供承兑。 反观Libra就存在承兑的问题。在我看来它不应该首先被当作是数字货币,而是私人货币,由Libra协会承兑,承兑Libra的抵押品则是美元存款和其他高质量的美元计价抵押品(比如美国国债)。 DCEP则不同,DCEP是由主权国家的货币当局强力推广的,背后是强有力的政治承诺(信用与担保),你无法拒绝使用“DCEP”,就像你不能拒收人民币现钞一样,而且每个人都需要通过法定货币去履行纳税义务。所以DCEP和Libra有实质区别,DCEP是自上而下的,Libra则是自下而上的,后者并没有强有力的政治承诺,所以它必须与全球央行和监管机构去进行沟通与磋商,才可能搭建起自身的商业模式。 所以,在整个法币体系内,Libra跟DCEP根本不是一个位面的竞争者,DCEP在整个法定货币的层级中是远高于Libra所处的位置的,Libra的货币性甚至还低于银行存款和支付宝余额。但行业内的人可能都寄望于Libra成为私人货币的创世神,可以绕过主权部门,独立形成商业化的私人货币体系,但在我看来,这是不现实的。 X-Order: 那么如果Libra做到像支付宝一样的规模,就算国家作为对手方,因为税收权而不接受Libra,但是用户都愿意使用它来进行交易,他能不能脱离美元的体系呢? Mikko: 首先,中央银行晚于私人银行,或者说,私人银行的集中度高了以后,本质上就成为了中央银行。人类的结算体系和支付体系是可以通过自发的形式在私人之间进行的,可以没有任何公共部门介入,也不存在所谓的法定货币,铸币权也可以分散。 但是在没有中央银行的时候,有一部分银行就已经在承担结清算中心的功能,这些银行被称为货币中心银行。如果没有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宝就可以作为中央银行承担这个职能,这可不是臆测,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老师在国际清算银行的分享上表达过这一点,中国的数字支付机构其实代理执行了中央银行部分支付和结清算职能,甚至反冲到了银行体系和央行,人行最终不得不通过一系列改制(比如成立网联公司)来重新塑造整个支付体系,把权力收归到央行。 (责任编辑:admin) |